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122863
中学
1.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教材
B.教案
C.课程标准
D.学生已有经验
2.提出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是()。
A.杜威
B.泰勒
C.斯腾豪斯
D.劳顿
3.“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了()。
A.知识中心课程论
B.活动中心课程论
C.学科中心课程论
D.潜在课程理论
4.倡导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实施观体现了()。
A.忠实取向
B.相互调适取向
C.创生取向
D.结果取向
5.()主张应该关注非预期的效果,评价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结果上,更多地关注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A.目标评价模式
B.过程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6.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A.多元智能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7.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堂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认知策略目标
8.初中阶段开设的科学课,融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内容。该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9.中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旨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的是()。
A.信息技术教育
B.研究性学习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1.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的新学习方式是()。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12.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A.斯宾塞
B.杜威
C.博比特
D.泰勒
13.小红与其他三名同学组成了英语学习小组,他们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发现学习
14.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A.6
B.7
C.8
D.9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课程改革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这也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旧有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统一性、综合性和强制性
C.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6.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地方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校本课程
17.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要求教学()。
A.既重过程又重结论
B.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C.重结论甚于重过程
D.过程和结论都不重要
18.在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中,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
A.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C.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19.下列关于教材的理解正确的是()。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2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21.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均属于()。
A.综合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学科课程
2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A.中心工作
B.重要工作
C.必要工作
D.唯一工作
2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备课
B.教学
C.批改作业
D.复习
24.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C.发展智力和提高创新能力
D.锻炼体魄和增强身体素质
25.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
A.教育过程
B.实践过程
C.认识过程
D.学习过程
26.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这说明教学认识过程具有()。
A.领导性
B.间接性
C.直接性
D.简捷性
27.列宁曾说:“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加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这揭示了教学过程中()相统一的规律。
A.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B.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D.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28.路老师在进行生物课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是先给学生讲解知识,然后带学生到植物园里去观察,有时候让学生一起进行一些扦插的操作。这样学生既有课堂知识的学习,又有实际的感性认识。这体现了路老师遵循了教育过程的()。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9.陶行知做过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这个比喻体现了()。
A.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基础
C.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辅相成
30.张老师在讲授人物描写方法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眼中妈妈的形象。通过写作,学生体会到妈妈温暖的爱和细致的呵护,学生展现出对母亲的依赖和信任,也更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母亲。这体现了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1.王老师是学校的模范教师,他上每一堂课之前总会先和同学交流一下,了解大家的情况然后再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些启发学生的点,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启发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体现了王老师遵循教育过程的()。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检查知识
D.运用知识
33.()不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A.备课、上课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34.教师的备课工作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
A.设计练习作业
B.了解学生
C.检查学生的学具
D.布置教室环境
35.张老师在某节数学课上,带领学生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容。这节课的类型是()。
A.新授课
B.巩固课
C.技能课
D.检查课
36.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套试卷具有较好的()。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37.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智能而不注重知识实用意义的理论是()。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38.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39.李老师讲授圆的周长时,还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突出贡献。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李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40.李老师在上《鱼》一课时,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接着老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1.孔子的弟子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孔子鼓励他临事果断。另一个学生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孔子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孔子在教育中采用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2.“泥鳅训练刻苦,它的跳跃、跑步虽有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它最终也没有学会飞行项目。”泥鳅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应遵循()原则。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全面发展
D.尊重个性
43.英语老师吴老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第三人称的变化原则”,而这一变化规则正好与今天要学的“动词的过去式的变化规则”有一定的联系性。吴老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4.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5.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孙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参观法
C.实习法
D.演示法
46.崔老师在教《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济南雪前、雪后的美景,为学生设计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采用的教学法是()。
A.情境教学法
B.示范法
C.演示法
D.现场教学法
47.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物演示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教学法
D.实践探究法
48.在一堂化学课上,苏老师使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甲烷的结构。这种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作业法
D.实验法
49.在一次测验中,高水平的学生能得高分,而低水平的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的()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50.某学校地理组两位教师在讲《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课时采用了不同的设计,张老师利用自制的教具为学生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林老师则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一过程。两位老师共同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51.自习课上,李老师带学生去图书馆,指导学生选择图书和制定读书计划,并在阅读结束后向学生提出预先拟好的问题。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和谈话法
B.读书指导法和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和谈话法
D.实验法和研究法
52.王老师带领学生到郊外果园,请有经验的果农讲述果树种植的基本常识。王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参观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53.生物课上,谢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观察自己养的蚕宝宝,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并在全班交流学习。老师用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和参观法
B.演示法和讨论法
C.演示法和讲授法
D.讲授法和讨论法
54.沈老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作()。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55.王老师上课时会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把内容讲的“一览无余”。这种做法符合讲授法要求的()。
A.注意启发诱导学生
B.应注重适时强调
C.应把握恰当时机
D.应注重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56.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学校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57.王老师组织学生到郊区的牛奶厂,请工人师傅为学生讲解牛奶的生产加工流程。王老师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小组教学
C.个别辅导
D.现场教学
58.随着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内容和规模不断增扩,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班级授课制出现并被推广应用。中国正式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南宋末年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59.将同一年级的大学生按照英语测试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编入不同的英语教室上课。这属于()。
A.内部分组
B.外部分组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60.李老师的班级中有两个不同年级的学生,李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对两个年级的学生轮流交替进行教学、布置作业。这样的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61.王老师指定参考书,然后让学生自学、做作业、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候向他请教。这种组织形式属于()。
A.分组教学制
B.复式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62.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特朗普制
63.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课堂教学,并把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在课后对记录内容进行分析。这种形式是()。
A.慕课
B.翻转课堂
C.微格教学
D.新教育
64.在信息化环境中,课前学生学习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课堂上师生开展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是()。
A.自主学习
B.网络学习
C.探究学习
D.翻转课堂
65.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新兴教学模式,微课的时长一般为()。
A.1~3分钟
B.5~8分钟
C.15~20分钟
D.20~30分钟
6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慕课特征的是()。
A.教学时间短
B.在线性
C.大规模性
D.开放性
67.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教学的原则的是()。
A.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B.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C.高速度原则、高难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D.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68.我国古代既有“指引者,师之功也”的箴言,又有“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教谕。这体现了教学过程具有()的规律。
A.学生认识的简约性
B.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
C.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D.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69.在我国偏僻的山区小学,由于学生数量少、年龄小、不易集中,教师少,教学设备差等客观原因,有不少地方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达到节约师资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A.个别辅导
B.复式教学
C.家庭作业
D.现场教学
70.李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以下哪个概念反映的内容?()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71.采用性格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量,他们在一个月后的结果与六个月前和三个月前的得分大致相等。这表明测验的()较高。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相关度
72.王老师在运用自己编制的试卷时发现,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得分没有拉开差距。说明王老师的试卷()。
A.难度比较高,产生了天花板效应
B.难度比较低,产生了地板效应
C.区分度比较低
D.试卷的信度很低
73.王老师对学生小张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
A.绝对性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甄别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74.在课堂教学中,许老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甄别性评价
75.周老师在开学初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76.班主任对学生李丽的评语是“这段时间你开始主动回答问题,学习态度也更加认真,考试时更加细心,因此你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多,继续加油啊”。这种评语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全程性评价
77.期末考试后,拿到考试成绩的小王将本学期的考试成绩与上学期进行对比,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成绩有了一个大的提高,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按照评价所采用的标准,小王的评价是一种()。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群体内差异评价
78.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之后
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
79.材料:某物理老师在教《轮轴》一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的力气大。他故意挑了身高相近的男女同学各一名,先请他们上讲台掰手腕,女同学输了。接着,老师又拿出了一个啤酒瓶,请这两位同学再比一比,男同学握住瓶子的颈口部分,女同学握住瓶身部分,各自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纷纷议论,老师顺势说道:“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这与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接着,老师就开始了新课的教学。问题:(1)请运用有关教学原则,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2)从新课改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
80.材料: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李老师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故障,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假如你是船长会怎么说呢?”一学生做打电话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老师追问。该生迟疑了一下,小声嘀咕了一句“我们在太平洋上。”他的回答引起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去找你呢?”学生回答说,“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于是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探讨。在讨论探究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院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问题:(1)李老师的教学充分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2)贯彻这些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81.材料:魏老师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道题,告诉他哪些是只要去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才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这个学生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制订学习计划,在每章的学习完成后,对他的学习情况进行书面测评并给予及时反馈,同时对学习计划做适当调整。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问题: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82.材料: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王老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秦牧说的会有错吗!”学生脸涨得通红,欲言又止。班里的气氛也一下子紧张起来。问题:请根据教育学相关知识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83.材料:上课伊始,吴老师问:“同学们,咱们班最近参加了拔河比赛,你们说,拔河过程中的拉绳上,是赢方一端的拉力大,还是输方一端的拉力大?”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争先恐后地回答:“赢方一端的拉力大!”教师:“不对!拉绳上两端的拉力一样大!”学生:“为什么?为什么?”(同学们睁大眼睛惊奇地问道。)教师:“因为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一定律。”问题:(1)材料中,该教师的课堂导入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2)试分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该教学原则。
84.材料:数学老师孙钟发现黑板上有一句嘲弄他的诗句“生子当如孙钟谋”,同学们低头偷笑,孙老师看后笑着说:“大家都会背这首诗吧?”然后孙老师慷慨激昂地把《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完整地背诵了一遍,并把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给大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学们啧啧称赞。孙老师接着说:“这位写诗的同学想必也是诗词爱好者,不过这位同学把‘孙仲谋’的‘仲’字写成了我的名字‘钟’,孙仲谋在家排行老二,所以用‘仲’,我出生时正好钟响,所以老爸就给我取名‘钟’字。”孙老师还表扬该同学有天赋、有潜力,要多背诵诗词,说不定还能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当孙老师开始讲数学课,准备擦去这句诗词时,只见一位同学疾步走上讲台,向孙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拿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一年以后,该同学真的通过了《中国诗词大会》的海选,进入了诗词大会的面试。问题:(1)案例中孙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什么效应?(2)评析孙老师对“诗词事件”的处理。
85.材料:李南是一位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教师。上岗之前,他踌躇满志,想象中老师的那些活,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是那样的简单。而且作为物理教师,自己就教学生掌握应该学到的物理知识就行了,不用操心思想工作之类的,可省去许多麻烦。总之对于自己这大学的高材生来说,要驾驭教师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上岗两个月后,李南没有了往日的潇洒,他沮丧到了极点。走进教室,他发现学生比想象中的差多了。有的简直不像学生,对老师没有礼貌,时不时抓住机会向他挑衅。且不说教学内容学生想不想听,即使他讲轶闻趣事,有些学生也另搞一套。课堂上还经常出现学生互相打骂的事情,叫李南烦不胜烦。李南并不认为是他自己无能,而是学生太差。他觉得,与其把时间花在这难见成效的工作上,还不如早点改行。他想放弃教师职业去做生意,但是仔细想想,就此离开教育工作他多少又心有不甘。但如果继续从事教师职业,出路又何在?问题:(1)李南想象中的教学与实际教学呈现出非常大的反差,其问题的根源何在?请帮助李南分析其遭遇的原因。(2)李南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请你给李南提出一些有关教学策略的建议。
86.材料: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数学题,王老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数学题记录本,将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笔记到笔记本上。问题:请阐述王老师这样引导学生记录数学题符合什么规律。
87.材料:中学生李某学业成绩非常好,在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前,他认为这次考试小菜一碟,未加以重视,结果考试成绩相当不理想。后来有机会参加学科竞赛,他认为能否获奖很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升学,发誓一定要得奖,结果事与愿违。问题:(1)阐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2)运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分析李某两次考试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李某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的建议。
88.材料:李芳是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她才开始学习,她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曰“自我放松”。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想太多了。她认为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愿意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遇到自己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老师和同学,害怕被人笑话。考试结束后,她的成绩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问题:(1)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李芳学习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可以给李芳提出哪些学习建议?
89.材料:王雪是初中三年级的女生,智力正常,人际关系良好,上课和平时做作业都比较认真,学习总体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等水平,但是自信心有些不足。这次期末考试,她的其他课程考试发挥正常,只有数学不及格。她认为数学没有考好是因为她比别人笨,即使她再努力,数学也是学不好的。问题:(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指出王雪期末考试数学失利的归因属于哪一种因素,并指出这种因素在维纳归因理论中的三个维度上的表现。(2)分析王雪的归因对她以后的数学学习在其心理上产生的影响。(3)如果你是王雪的数学老师,你会怎样帮助她正确归因,提高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绩呢?
90.材料: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问题: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并提出帮助小王提升学习成绩的建议。
91.材料:小峰转学到甲校,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下一直往下掉,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小峰的学习要求也不高,只要求他有进步。小峰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他想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其人际关系不好,还常常被他人欺负。小峰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他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问题:(1)根据上述案例,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小峰成绩下滑的原因。(2)根据上述案例,分析老师应如何帮助小峰摆脱困境。
92.材料:小张是来自农村的一名初三学生,父母都是老实农民,他们每天含辛茹苦地劳作,想尽最大的努力为小张提供好一点的学习条件。小张非常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他想考上一所好大学,以回报父母。但是临近考试时,小张成绩却急剧下滑,平时会做的题,在考试中也会出错。问题:请从学习动机角度分析小张在临近考试时出现状况的原因,并论述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93.一杯白开水,只有添加5克糖以上时,小红才能感受到有甜味。这种刚刚能使人感受到差别的最小差别量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94.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得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对比
B.感觉的相互补偿
C.感觉适应
D.联觉
95.小明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后,再闭上眼睛,就会在眼前的黑色背景上产生与灯泡相似的光亮。这种现象是()。
A.感觉后效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联觉现象
96.小红发现,自己由暗处到亮处后,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才会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A.暗适应
B.明适应
C.嗅觉适应
D.感觉对比
97.胖人宜穿竖线条图案的衣服,瘦人宜穿横线条图案的衣服。这是利用()来改变他人的印象。
A.空间知觉
B.错觉
C.平衡觉
D.社会知觉
98.“情人眼里出西施”属于()。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99.小安在入学的数学摸底测验中分数很低,虽然后来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可数学老师仍认为小安是数学学困生。数学老师的行为体现了()。
A.投射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晕轮效应
100.“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是()。
A.近因效应
B.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本文标签: 中学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中学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betaflare.com/biancheng/1701726794a470138.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