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122847
这些都是基于之前期末考试老师发的必背考点 ,自己到处找资料总结的考前基础速成。🤔🤔🤔
虽然最后只有八十几分,不过对于一个平时摆烂就靠考试周续命的人已经很满足了。(uu们千万不要学我),所以这些是很基础很基础的,如果看了发现自己有不会的还是放下手机快点去啃书吧。
因为我们学校只考前面几章所以就把这几个层的知识跑了一遍就去考试了,结果考的全是大题,嘿,你就说气不气😤😤😤,不能说和我复习的没有关系,只能说是毫不相干。庆幸自己考前刷了一下书后的大题要不然还真可能寄了。
不过话说回来,万丈高楼平地起💪💪💪,要不是把这些基础知识捋了一遍,大题我也不可能做出来对吧。🫵🫵🫵
目录
一. 概述及物理层
二. 数据链路层
三. 网络层
四. 运输层
五. 应用层
一. 概述及物理层
1.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
电路交换的特点:
1.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2.线路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分组交换的特点:
1.高效:在分组传输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逐段占用。
2.灵活:为每个分组独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
3.迅速:以分组为单位,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4.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问题:排队延迟,不保证带宽,增加开销)
2.集线器的特点
一个集线器有很多端口,只工作在物理层,它的每个接口仅简单地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由各站的网卡检测),一般都有少量的容错能力和网络管理功能,采用专门的芯片,进行自适串音回波抵消。
3.静态信道划分方式和信道争用方式的特点
静态划分信道的几种方式: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多路复用(WDM)、码分多路复用(CDM)
二. 数据链路层
1.CSMA/CD 协议原理
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第一,传输前监听,第二,如果忙则等待,第三,如果空闲则传输并检测冲突,第四如果冲突发生,重传前等待,第五,重传或夭折。
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如果空闲,立即发送数据。如果信道繁忙,则等待一段时间,直到信道中的信息传输完成后再发送数据;如果在最后一次信息传输后,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点请求发送,则判定为冲突。如果检测到冲突,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然后重试。这就是csma/cd工作原理。
2.以太网最短帧长的计算原理
以太网的最小帧长是通过争用期计算出来的。一个站点开始发送数据后,最多经过时间 2τ(两倍的端-端时延)就可知道是否发生了碰撞。如果经过争用期还没有检测到碰撞,就可以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3.以太网帧定界原理
帧定界是指在帧的开始和结束处插入特殊的标识符,用来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这样,接收方就能够准确地确定每一帧的边界,并且可以对每一帧进行独立的处理。
4.碰撞域、广播域的含义,
(1)冲突域
定义: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台设备发送信息的范围。
(2)广播域
定义:如果站点发出一个广播信号,所有能接收收到这个信号的设备范围称为一个广播域。
5.网桥和交换机的特点
三. 网络层
1.IPv4 数据报分片
2.CIDR 编址方式
斜线记法:128.14.35.7/20 前20位是网络前缀,后12位是主机号
3.地址掩码,地址块
地址掩码:网路前缀全1,主机号全0
4.路由聚合
5.路由器分组转发过程
6.IPv4 和 IPv6 的主要特点
IPv4:32 位地址空间 有限的地址空间 NAT(网络地址转换) 广泛应用
IPv6:128 位地址空间 持续的地址供应 简化的地址分配 改进的安全性 支持多播和任播
7.IPv4 过渡到 IPv6 的主要方法和优缺点
双协议栈:路由器既支持IPV6网络,也支持IPV4网络
优点:网络规划相对简单,可以充分发挥安全性、路由约束和流支持。
缺点:对设备要求较高,维护大量协议和数据,升级改造投资大、建设周期比较长。
隧道技术
优点: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投资,过渡初期实现方便。
缺点:路由器隧道出入口负载重,实现复杂,不利于大规模应用。
8.ARP 协议
ARP 协议的全称是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它是一个通过用于实现从 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映射,即询问目标 IP 对应的 MAC 地址 的一种协议。ARP 协议在 IPv4 中极其重要。
9.RIP 和 OSPF 协议特点
10.RIP 和 OSFP 协议工作原理
RIP是一个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它通过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数据报交换路由信息,端口号为520.
适用于中小型网络路由。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它封装在IP报文中,协议号是89
其相对于RIP(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协议,有着收敛快、不易产生路由环路、可拓展性好等特点,目前已逐渐取代RIP。
11.路由器的特点
路由器的特点:
主要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
根据网络层信息进行路由转发
提供丰富的接口类型
支持丰富的链路层协议
支持多种路由协议
路由器要依靠路由转发信息对 IP 报文进行转发
为了形成路由表和转发表,路由器要交互路由等协议控制信息。
依靠第三层 IP 目的地址转发数据包
12.NAT 地址转换过程
- 客户机将数据包发给运行NAT的计算机。
- NAT主机将数据包中的源端口号和源私有IP地址转换成自己的端口号和公网的IP地址,然后将数据包发给外部网络的目的主机,同时记录一条跟踪信息在地址转换映像表中,以便向客户机发送响应信息。
- 外部网络发送回送信息给NAT主机。
- NAT主机根据映像表中的记录,将所收到数据包的端口号和公用IP地址转换成目标主机的端口号和内部网络中目标主机的专用IP地址,并转发给目标主机。
四. 运输层
1.TCP 和 UDP 协议的特点
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不可靠,全双工,TCP报文段,建立连接释放连接
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协议:不可靠,UDP用户数据报
TCP和UDP的区别:TCP属于传输控制协议,UDP属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不一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不能保证数据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而TCP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使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按序到达。
2.RTT 对于运输层协议的作用,
往返时延RTT: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收到接收方确认消息总共经历的时延。
3.TCP 接收方对于失序报文段的处理
TCP具有乱序重组的功能。
(1)TCP具有缓冲区
(2)TCP报文具有序列号
所以,对于你说的问题,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是:TCP会先将报文段3缓存下来,当报文段2到达时,再根据序列号进行拼接。
当然缓冲区也有满的时候,这时接收端会直接丢弃报文,不做任何其他处理;发送方的定时器发现迟迟收不到接收方丢弃报文的确认号(ack number),就会重传该报文。这就是TCP的超时重传功能。
4.TCP 可靠传输原理,
理想的传输条件有以下两个特点:
1.传输信道不产生差错
2.不管发送方以多快的速度发送数据,接收方总是来得及处理收到的数据。
然而实际的网络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但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可靠的协议,当出现差错时让发送方重传出现错误的数据,及时告诉发送方适当降低发送数据的速度。这样一来,本来不可靠的传输信道就能够实现可靠的传输了。
5.TCP 拥塞控制原理
TCP采用基于拥塞窗口的方法进行拥塞控制,该方法属于闭环控制方法,动态监测网络系统,检测拥塞并进行反馈、调整,以解决问题,拥塞窗口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窗口,每次发送数据的大小都限制在这个窗口的范围之内.
控制拥塞窗口的原则
只要网络没有出现拥塞,拥塞窗口就可以再增大一些
只要网络出现拥塞或有可能出现拥塞,就将拥塞窗口减小一些
如何判断出现了拥塞?
重传定时器超时
收到三个重复的ACK
TCP拥塞控制算法
- 慢开始
- 拥塞避免
- 快重传
- 快恢复
五. 应用层
1.DNS 协议,
2.DHCP 协议
基于UDP协议。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计算机网络基础 期末基础考点整理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betaflare.com/biancheng/1729001847a144010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