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122851

Linux磁盘管理与文件系统

  • 一.磁盘基础
        • ① 硬盘的物理结构
        • ② 硬盘的数据结构
        • ③ 硬盘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512字节)
        • ④ 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
        • ⑤ 磁盘接口类型
  • 二.MBR与磁盘分区表示
        • 1) 主引导记录(MBR:Master Boot Record)
        • 2) 磁盘分区结构
  • 三.文件系统类型
        • ① XFS文件系统
        • ② SWAP,交换文件系统
        • ③ Linux支持的其它文件系统类型
  • 四.检查并确认新硬盘 fdisk
        • ① fdisk命令
        • ② 交互模式中的常用指令
        • ③ 创建分区步骤
  • 五.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 mkfs
        • ① mkfs命令
        • ② 创建文件系统的过程即格式化分区的过程
  • 六.创建交换文件系统 mkswap
        • ① mkswap命令
        • ② 创建交换文件系统
  • 七.挂载、卸载文件系统mount/umount
        • ① mount命令
        • ② umount命令
        • ③ 举例
  • 八.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mount
        • ① 直接 mount 目录
        • ② df【选项】
  • 九.设置文件系统的自动挂载
        • ① /etc/fstab配置文件
        • ② 格式
        • ③ 举例
  • 十.Windows端/Linux挂载端共享权限设定
        • ==**Linux挂载端:**==
        • 举例 添加新硬盘进行分区:
        • ==1.添加新的硬盘==
        • ==2.fdisk -l没有找到新的硬盘,reboot重启一下==
        • ==3.进行磁盘分区1==
        • ==4.格式化mkfs==
        • ==5.根目录里面创建一个新的空目录,进行挂载==
        • ==6.分扩展区==
        • ==7.分逻辑区==
        • ==8.格式化逻辑区==
        • ==9.挂载逻辑区==
        • ==10.创建swap==
        • ==11.在逻辑分区5上创建swap==
        • 总结

一.磁盘基础

① 硬盘的物理结构

• 盘片:硬盘有多个盘片,每盘片2面

• 磁头:每面一个磁头

② 硬盘的数据结构

扇区: 盘片被分为多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区存放512字节的数据,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

磁道: 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是由磁头在盘片表面划出的圆形轨迹

柱面: 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由同一半径圆的多个磁道组成


③ 硬盘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512字节)
④ 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
⑤ 磁盘接口类型

IDE、SATA、 SCSI、 SAS、 光纤通道

IDE: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电脑内部散热,已逐渐被SATA所取代

SATA:抗干扰性强,支持热插拔等功能,速度快,纠错能力强

SCSI:小型机系统接口,SCSI硬盘厂一为工作站级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所使用,资料传输时CPU占用率较低,转速快,支持热插拔等

SAS: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SATA硬 盘相同,都是采取序列式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可达到6Gb/s

二.MBR与磁盘分区表示

1) 主引导记录(MBR:Master Boot Record)

✔ MBR位于硬盘第一个物理扇区处

✔ MBR中包含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和硬盘分区表

✔ 分区表有4个分区记录区,每个分区记录区占16个字节

✔ Linux中将硬盘、 分区等设备均表示为文件

2) 磁盘分区结构

① 硬盘中的主分区数只有4个

② 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序号限制在1 ~4

③ 扩展分区再分为逻辑分区

④ 逻辑分区的序号将始终从5开始

• 主启动记录(MBR) 磁盘分区
MBR是主引导记录,位于硬盘第一个物理扇区处,MBR中包含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和硬盘分区表。MBR总共512字节,前446字节是主引导记录,分区表保存在MBR扇区中的第447-510字节中。分区表有4个分区记录区,每个分区记录区占16字节

• 主启动记录(MBR)磁盘分区支持最大卷为2.2TB,每个磁盘最多有4个主分区,或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和在扩展分区里面分多个逻辑分区

补充:

• 一般来说有两种分区方式 :MBR和GPT

• GPT格式,打破了MBR的限制,可以设置多达128个分区,分区的大小根据操作系统的不同有所变化,支持高达 18EB (1EB=1024PB,1PB=1024TB) 的卷大小

与 MBR 分区的磁盘不同,GPT的分区信息是在分区中,而不象MBR一样在主引导扇区。为保护GPT不受MBR类磁盘管理软件的危害,GPT在主引导扇区建立了一个保护分区 (Protective MBR)的MBR分区表,这种分区的类型标识为0xEE,这个保护分区的大小在Windows下为128MB,Mac OS X下为200MB,在Window磁盘管理器里名为GPT保护分区,可让MBR类磁盘管理软件把GPT看成一个未知格式的分区,而不是错误地当成一个未分区的磁盘

三.文件系统类型

① XFS文件系统

• 存放文件和目录数据的分区

• 高性能的日志型文件系统,特别擅长于处理大文件,可支持上百万TB的存储空间

• CentOS 7系统中默认使用的文件系统

② SWAP,交换文件系统

• 为Linux系统建立交换分区

• 一般设置为物理内存的1.5~2倍

③ Linux支持的其它文件系统类型

✔ EXT4(centos6)

✔ FAT32

✔ NTFS

✔ LVM

四.检查并确认新硬盘 fdisk

① fdisk命令

查看或管理磁盘分区
fdisk -l 【磁盘设备】或 fdisk 【磁盘设备】

Device(设备): 分区的设备文件名称

Boot: 是否是引导分区。若是,则有“★"标识

Start: 该分区在硬盘中的起始位置(柱面数)

End: 该分区在硬盘中的结束位置(柱面数)

Blocks: 分区的大小,以Blocks (块)为单位,默认的块大小为1024字节

Id: 分区对应的系统ID号

例如,83表示Linux中的XFS分区或EXT4分区、8e表示LVM逻辑卷

System: 分区类型

② 交互模式中的常用指令

m: 获取帮助菜单

n: 新建分区

p: 查看分区情况

d: 删除分区

t: 变更分区的类型

W: 保存分区操作并退出

q: 不保存分区操作并退出

③ 创建分区步骤

n
–> p主分区、e扩展分区、l逻辑分区

–>设置分区: 1 ( 范围1-4,如按Enter键接受默认值)

–>设置柱面序列:直接按Enter键接受默认值

–> 设置分区大小: +20G
(指定大小为20GB, 如按Enter键接受默认值表示所有空间)

–w

变更硬盘 (特别是正在使用的硬盘)的分区设置以后,建议最好将系统重启一次,或者执行"partprobe"命令使操作系统检测新的分区表情况。以防格式化分区时损坏硬盘中已有的数据

五.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 mkfs

① mkfs命令

make Filesystem,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
mkfs -t 文件系统类型 分区设备

② 创建文件系统的过程即格式化分区的过程

mkfs -t xfs /dev/sdb1
mkfs.xfs /dev/ sdbl

六.创建交换文件系统 mkswap

① mkswap命令

make swap,创建交换文件系统
mkswap 分区设备

② 创建交换文件系统

创建swap之前,目标分区应先通过fdisk工具将分区类型ID号设为82

fdisk /dev/ sdb
–>t
—>3
–>82

mkswap /dev/ sdb3
swapon /dev/ sdb3
启用新增加的交换分区

swapoff /dev/ sdb3
停用指定的交换分区

Swapon -S
查看每个分区的swap状态信息

free -m
查看总的swap状态信息

补充:Linux内核为了提高读写效率与速度,会将文件在内存中进行缓存,这部分内存就是Cache Memory(缓存内存)。即使你的程序运行结束后,Cache Memory也不会自动释放。这就会导致你在Linux系统中程序频繁读写文件后,你会发现可用物理内存变少。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就需要将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那些被释放的空间可能来自一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操作的程序,这些被释放的空间被临时保存到Swap空间中,等到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再从Swap分区中恢复保存的数据到内存中。这样,系统总是在物理内存不够时,才进行Swap交换

七.挂载、卸载文件系统mount/umount

① mount命令

挂载文件系统、ISO镜像到指定文件夹

mount [-t类型] 存储设备 挂载点目录
mount -0 loop IS0镜像文件 挂载点目录

-t: 用于指定文件系统类型,通常可以省略,由系统自动识别

-O: 挂载参数列表,以英文逗号分隔;或用来描述特殊设备,用loop指定

mount /dev/ cdrom /mnt
mount /dev/sdb1 /opt

挂载已下载到系统中的镜像文件
mount -o loop Cent0S-7-x86_ 64-DVD-1708.iso /media

② umount命令

卸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卸载前提:挂载的设备或者目录没有被在使用中,要先退出挂载目录
umount 存储设备位置
umount 挂载点目录

在当前目录下:
umount [-lf] 存储设备或者挂载点目录

-l 表示解除正在繁忙的文件系统
-f 表示强制

③ 举例

mount [-t类型] 存储设备 挂载点目录


umount 挂载点目录:
umount 存储设备位置:


八.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mount

① 直接 mount 目录
② df【选项】

-h: 显示分区的容量单位
-T: 显示文件系统的类型
-i: 显示分区的inode号码数量

九.设置文件系统的自动挂载

① /etc/fstab配置文件

Linux操作系统在每次开机时,会自动读取/etc/ fstab文件的内容, 自动挂载所指定的文件系统

vim /etc/fstab

② 格式

第1字段: 设备名或设备卷标名

第2字段: 文件系统的挂载点目录的位置

第3字段: 文件系统类型,如xfs、 swap等

第4字段: 挂载参数,即mount命 令“-o”选项后可使用的参数。例如,defaults (默认参数)、rw (可读写)、ro (只读)、noexec (禁用执行程序)

第5字段: 表示文件系统是否需要dump备份(dump 是一个备份工具)。一般设为1时表示需要,设为0时将被dump忽略

第6字段: 该数字决定在系统启动时进行磁盘检查的顺序。0表示不进行检查,1表示优先检查,2表示其次检查。根分区可设为1,其他分区设为2.

③ 举例


十.Windows端/Linux挂载端共享权限设定

1.解禁Guest
右击我的电脑选择管理–>本地用户和组–>在用户项中双击Guest用户–>取消账号已禁用选项

2.设置共享目录权限
右击共享目录点属性–>在共享页面中点击共享选项–>下拉选择共享对象为Everyone–>点击共享按钮

3.设置本地策略
打开命令框–>输入secpol.msc–>选择本地策略
用户权限分配–>拒绝从网络访问这台计算机–>把Guest用户删除
安全选项–>网络访问:本地账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型–>下拉选择仅来宾

Linux挂载端:

1.扫描共享目录
smbclient -L //192.168.80.1/
Windows端的IP地址

不需要输入密码直接回车

2.挂载共享目录
yum install -y cifs-utils
mkdir /data
mount.cifs / /192.168.80.1/share /data
不需要输入密码直接回车

df -h
ls /data













注意接下来这一步操作,要选上,要不然在Linux系统会报错;记得重启电脑才行

接下来,进入X-shell操作,先看一下windows端的IP地址



举例 添加新硬盘进行分区:
1.添加新的硬盘

2.fdisk -l没有找到新的硬盘,reboot重启一下


3.进行磁盘分区1



注:如果分好了,却看不到。可以执行partprobe,将系统重启一次

4.格式化mkfs

5.根目录里面创建一个新的空目录,进行挂载


6.分扩展区

7.分逻辑区

8.格式化逻辑区

9.挂载逻辑区

10.创建swap


11.在逻辑分区5上创建swap




总结

✔ 查看与管理磁盘(fdisk)

✔ 在交互系统常用指令(m、n、p、d、t、w、q)

✔ 格式化(mkfs)/(mkswap)

✔ 挂载、卸载(mount)/(umunt)

✔ 自动挂载(vim /etc/fstab)

对新加硬盘进行分区
1.分一个主分区→进行格式化→进行挂载
2.分一个扩展区(不可以直接区扩展区进行格式化)
3.分两个逻辑区→进行格式化→进行挂载(分区从数字5开始)
4.创建swap交换文件系统(可以选择在哪个区进行,-t-82)→格式化(mkswap 设备文件)→开启新的交换分区(swapon 设备文件)

注:分好区最好敲一下partprobe 检测新的分区情况,当然怎样划分区,具体根据实际情况

本文标签: 就行磁盘附图权限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