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122852

文章目录

  • 详解Linux-进阶
    • 1. 定时任务调度
      • 1.1 crond 任务调度
      • 1.2 at 定时任务
    • 2. 磁盘分区
      • 2.1 Linux分区
      • 2.2 增加硬盘
      • 2.3 磁盘情况查询
      • 2.4 实用指令
    • 3. 网络配置
      • 3.1 网络概述
      • 3.2 网络配置
      • 3.3 host 映射
    • 4. 进程管理
      • 4.1 进程概述
      • 4.2 查看Linux进程
      • 4.3 终止进程
      • 4.4 服务管理
      • 4.5 chkconfig 指令
      • 4.6 systemctl 指令
      • 4.7 动态监控进程
      • 4.8 监控网络状态
    • 5. RPM 与 YUM
      • 5.1 软件包管理概述
      • 5.2 RPM包管理--RPM命令
      • 5.3 RPM包管理--YUM
      • 5.4 源码包管理

详解Linux-进阶

    本篇博客是上一篇 详解Linux(基础篇) 的进阶篇,还没有看过上篇博客的同学建议先花上20多分钟浏览一下上篇的基础,有了上篇博客的基础,再看本文,就会事半功倍,不然就会觉得本文的内容有点突兀。
     本文主要介绍了Linux中的定时任务调度、磁盘分区、网络配置、进程管理以及RPM软件包的安装,其中每一个难点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和案例以及截图证明,适合新手村的同学快速掌握Linux的知识,也适合高手用来复习和查看指令,毕竟那么多的指令,不可能一下子都记住。
     这是2021年的第一篇博客,是在过年这几天忙里偷闲写的🤦‍♂️,整理不易,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望一键三连加分享。🤞🤞
    关注✨✨博主

1. 定时任务调度

1.1 crond 任务调度

(1)概述

    Linux中有一个后台程序,crond,它可以定时的去调度我们设置的任务。

crond的定时任务是反复执行的。

任务调度:是指系统在某个时间执行的特定的命令或程序

任务调度分类:

  1. 系统工作:有些重要的工作必须周而复始地执行。如病毒扫描等
  2. 个别用户工作:个别用户可能希望执行某些程序,比如对mysql 数据库的备份

crontab 进行定时任务的设置

# 基本语法
crontab [选项]
# 编辑Linux后台程序crond去执行某一脚本或程序,编辑调度文件
crontab -e
# 接着输入任务到调度文件
# 执行的脚本,每隔一分钟执行一次 ls -l /etc > /tmp/test.txt
*/1 * * * * ls -l /etc > /tmp/test.txt
选项功能
-e编辑crontab定时任务
-l查询crontab定时任务
-r删除当前用户的所有crontab定时任务

参数说明:

(1)5个占位符的说明

参数含义范围
第一个 *一小时中的第几分钟0-59
第二个 *一天中的第几个小时0-23
第三个 *一月中的第几天1-31
第四个 *一年中的第几个月1-12
第五个 *一周中的周几0-7(0和7都表示周末)

(2)特殊符号的说明:

符号含义
*表示任何时间,例:第一个*就表示每小时中的每分钟都执行一次
,表示不连续的时间,例:0 8,12,16 * * * 表示在每天的8点0分、12点0分,16点0分都执行一次
-表示连续的时间,例:0 5 * * 1-6 表示在周一到周六的每一天的5点0分都执行一次。
*/n表示每隔多久执行一次,例:*/10 * * * * 表示每天每隔10分钟就执行一次

(3)特定时间案例

时间含义
30 8 * * *每天的8点30分执行一次
20 9 * * 3每周三的9点20执行一次
0 10 1,15 * *每月的1号和15号的10点0分执行一次
*/10 5 * * *每天的5点,每隔10分钟执行一次
10 9 * * 4-6每周的周四到周六的9点10分执行一次

(2)应用案例

# 案例一:每隔一分钟,就将当前的日期信息追加到到文件 /tmp/mydate.txt
crontab -e
*/1 * * * * date >> /tmp/mydate.txt
# 案例二:使用脚本完成每隔一分钟,将当前日期和日历都追加到 /home/mycal.txt 文件中
cd /home
# 编写脚本
vim my.sh
date >> /home/mycal.txt
cal >> /home/mycal.txt

    现在这个 my.sh 文件是没有执行权限的,要给他赋予执行权限。

# 给我们写的脚本赋予执行权限
chmod u+x my.sh

    写好脚本之后,可以直接使用命令执行,命令如下:

# 执行当前目录下的 my.sh 脚本
./my.sh

    但是我们不可能每分钟都手动执行一下这个命令,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写入调度文件中,让crond去定时调度执行它。

crontab -e
*/1 * * * * /home/my.sh
# 案例三:每天凌晨一点,备份mysql数据库mytest到文件 /home/db.bak文件中
crontab -e
0 1 * * * mysqldump -u root -p 密码 mytest > /home/db.bak

crond 相关指令

# 终止任务调度
crontab -r
# 查看当前用户的所有任务调度
crontab -l
# 重启任务调度
service crond restart

1.2 at 定时任务

1、原理概述

  • at 命令是一次性定时计划任务(只执行一次),at 的守护进程 atd 会以后台模式运行,检查作业队列来运行。
  • 默认情况下,atd 守护进程每 60 秒检查作业队列,有作业时,会检查作业运行时间,如果时间与当前时间匹配,则运行此作业。
  • at 命令是一次性定时计划任务,执行完一个任务后不再执行此任务了
  • 在使用 at 命令的时候,一定要保证 atd 进程的启动 , 可以使用相关指令来查看。
# ps -ef 检测当前正在运行的所有进程
ps -ef
# 使用过滤查询,只查看 atd 进程。
ps -ef | grep atd

出现如下内容,则表明 atd 进程正在运行中。

2、at 命令格式

# at 命令,Ctrl+D 结束at命令的输入(输入两次才有效)
at [选项] [时间]

选项如下:

选项含义
-m当指定的任务完成后,给用户发送邮件,即使没有标准输出
-Iat q 查询的别名
-dat rm 删除的别名
-v显示任务将被执行的时间
-c打印任务的内容到标准输出
-V显示版本信息
-q <队列>使用指定的队列
-f <文件>从指定文件中读取任务而不是从标准输入中读取
-t <时间参数>以时间参数的形式提交要运行的任务

3、at 时间定义

at 指定时间的方法:

  • 接受在当天的 hh:mm(小时:分钟)式的时间指定。假如该时间已过去,那么就放在第二天执行。 例如:04:00,表示在当天的 4点整执行一次。
  • 使用 midnight(深夜),noon(中午),teatime(饮茶时间,一般是下午 4 点)等比较模糊的词语来指定时间。
  • 采用 12 小时计时制,即在时间后面加上AM(上午)或 PM(下午)来说明是上午还是下午。 例如:12pm,表示凌晨12点。
  • 指定命令执行的具体日期,指定格式为month day(月 日)或 mm/dd/yy(月/日/年)或 dd.mm.yy(日.月.年),指定的日期必须跟在指定时间的后面。 例如:04:00 2021-03-1
  • 使用相对计时法。指定格式为:now + count time-units ,now就是当前时间,time-units 是时间单位,这里能够是minutes (分钟)、hours(小时)、days(天)、weeks(星期)。count 是时间的数量,几天,几小时。 例如:now + 5 minutes,表示5分钟后执行一次。
  • 直接使用 today(今天)、tomorrow(明天)来指定完成命令的时间。

4、应用实例

# 查询系统中没有执行的任务(以下两条命令等价)
atq
at -l
# 案例一:设置三天后的下午5点执行命令, ls /home
# 注意,如果在这里输入错误,想要删除的话,按住Ctrl+删除键。
at 5pm + 2 days 
at> /bin/ls /home
# 案例二:设置明天 凌晨3点钟,输出时间到指定文件内
at 3am tomorrow
at> date > /home/mydate.txt
# 案例三:设置2分钟后,输出时间到指定文件内
at now + 2 minutes
at> date > /home/mytime.txt
# 案例四:使用脚本执行定时任务,输出日历到指定文件中
# 编辑脚本
vim test.sh
cal > mytest.txt
# 给脚本赋予执行的权限
chmod u+x test.sh 
# 设置定时任务
at now + 1 minutes
at> /home/test.sh

# 删除定时任务(一下两条指令等价)
atrm 任务编号
at -d 任务编号

2. 磁盘分区

2.1 Linux分区

(1)Linux中分区的概念

  • Linux 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 , Linux 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
  • Linux 采用了一种叫 “载入” 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 联系起来。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
# 查看当前系统的分区情况(怎么记这个命令?老sb唠嗑)
lsblk

(2)Linux硬盘类型

    Linux 硬盘分 IDE 硬盘和 SCSI 硬盘,目前基本上是 SCSI 硬盘。

  • 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 hdx~
    • hd :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 IDE 硬盘。
    • x:为盘号
      • a 为 基本盘
      • b 为基本从属盘
      • c 为辅助主盘,
      • d 为辅助从属盘)
    • ~:代表分区。
      • 前四个分区用数字 1 到 4 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 从 5 开始就是逻辑分区。
    • 例:hda3 表示为第一个 IDE 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 表示为第二个 IDE 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 SCSI 硬盘:标识为 sdx~ 。
    • sd: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这里是指 SCSI 硬盘。
    • 其余则和 IDE 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
# 查看设备的挂载详细情况
lsblk -f

2.2 增加硬盘

(1)步骤:

  1. 虚拟机添加硬盘
  2. 分区
  3. 格式化
  4. 挂载
  5. 设置可以自动挂载

(2)具体添加硬盘的步骤如下:

1、点击设置

2、选中硬盘,点击添加。

3、选中硬盘,点击下一步。

4、选择磁盘类型为 SCSI,下一步。

5、创建新的虚拟磁盘

6、设置磁盘容量。

7、指定磁盘文件(默认即可)

8、可以看到这里多了个新硬盘,点击确定。

9、然后重启系统即可识别到新硬盘。

  • 我们可以看到新增的磁盘的编号是 sdb,因为我们的第一块磁盘编号是 sda
  • 现在还没有分区,所以只能看到是一块单独的磁盘。

(3)给新增的磁盘分区

# 分区命令
fdisk /dev/磁盘编号
例:fdisk /dev/sdb

输入分区命令,显示如下,

常用操作:

操作含义
m显示帮助信息
d删除分区
q直接退出,不保存修改
n添加一块新的分区
w保存退出
p显示磁盘分区,等同于 fdisk –l

说明:

  • 开始分区后输入 n,新增分区,然后选择 p ,分区类型为主分区。两次回车默认剩余全部空间。最后输入w 写入分区并退出,若不保存退出输入 q。

    现在有了分区之后,还不能直接挂载,需要进行格式化。格式化的原因是要给这个分区指定它的文件类型。

(4)格式化分区

# 分区命令,文件类型一般为 ext4,分区编号就是上面执行分区时生成的编号。
mkfs -t 文件类型 /dev/分区编号
# 例
mkfs -t ext4 /dev/sdb1

格式化完成之后,系统就会生成一个UUID,来唯一标识这块分区。

(5)挂载

    我们在根目录下创建一个目录,/mydisk,来挂载这块分区。因为Linux中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打开一个目录,就相当于进入一块分区。

    挂载:就是将一个目录和分区联系起来。

# 先切换到根分区(这里不一定分要挂载到根分区下,也可以挂载到/home或/root下)
cd /
# 创建一个目录
mkdir mydisk
# 挂载分区
mount /dev/sdb1 /mydisk

    挂载完毕之后,我们在查看系统分区情况。可以发现新的分区已经有了挂载点。

卸载分区,分区中的内容不会被删除。

# 卸载命令
umount 设备名称或挂载目录
# 例
umount /dev/sdb1
umount /mydisk

注意:用命令行挂载的方式,Linux系统重启之后就会失效。

(6)设置为永久挂载

编辑 /etc/fstab 文件实现永久挂载。

# 编辑 /etc/fatab 文件,实现永久挂载
vim /etc/fstab

这里可以写分区的UUID,也可以写分区编号(例:/dev/sdb1 )。

# 添加完成后 执行以下命令,使挂载即刻生效
mount –a 

2.3 磁盘情况查询

    在Linux的使用过程中,随着我们不断的给Linux系统中添加上传文件,它的磁盘空间肯定是越来越少的,因此,我们应该实时掌握磁盘的使用情况,以做出相应操作,如:增加磁盘、增加分区等。

查询系统整体磁盘使用情况:

# 查看的命令如下
df -h

查看指定目录的磁盘使用情况

# 如果不指定目录,则默认查看当前目录的磁盘使用情况
du [选项]
# 指定目录
du -h /home

常用选项:

选项含义
-h显示时加上单位,k
-s指定目录占用大小汇总
-a含文件
-c列出明细的同时,显示汇总值
–max-depth=num指定子目录深度为num
# 查询 /home 目录的磁盘占用情况,深度为 1
du -hac --max-depth=1 /home

2.4 实用指令

# 统计数据
wc

1、统计目录下文件的个数

# Linux的命令是支持正则表达式的。因此可以使用其模糊匹配。
# 显示 /root 目录下文件的个数,使用 wc 指令统计数量。
# 因为文件是以 - 开头的
ls -l /root | grep "^-" | wc -l

2、统计目录下目录的个数

# 统计 /root 目录下目录的个数
ls -l /root | grep "^d" | wc -l

3、统计目录包括子目录中文件的个数

# R 表示递归的意思
ls -lR /root | grep "^-" | wc -l

4、以树状显示目录下的文件及目录结构

tree 目录
例:tree /root

    注意,Linux中默认是没有 tree 指令的,我们需要手动安装一下。安装指令如下:

# 安装的前提是Linux系统需连通外网。可以是 ping 命令检测一下。
yum install tree
# ping 百度
ping www.baidu

出现以下内容则表示网络畅通。

3. 网络配置

3.1 网络概述

1、Linux下查看IP地址

ifconfig

2、Windows下查看IP地址。

NAT网络连接模式下,Linux和Windows母机的通信是通过VMNet 8 完成的。

ipconfig

(1)NAT网络配置原理图

注意:如果你的Windows母机和Linux虚拟机是在同一网段下,但是出现互相 ping 不通的情况,可以尝试将Windows的防火墙关闭。

Linux的IP地址的网段是可以指定的。

(2)查看虚拟网络编辑器

(3)测试网络连通性

# 测试当前主机是否可用连通目的主机
ping 目的主机的IP
# 测试当前主机是否可以连通互联网
ping www.baidu

3.2 网络配置

(1)第一种配置方法—自动获取

  • 优点:可以自动规避IP冲突。
  • 缺点:Linux每次重启后自动获取的IP地址可能会不同,这样就无法做服务器使用。

1、打开Linux的网络设置

2、修改网络设置

3、修改网络连接方式为自动获取

(2)第二种配置方法—指定IP

ifcfg-ens33 文件参数说明

# 网络类型,通常是 Ethernet,一般还有bond,bridge
TYPE="Ethernet"
# 是否允许非root用户控制该设备
USERCTL=no
PROXY_METHOD="none"
BROWSER_ONLY="no"
# IP的配置方法(none/static/bootp/dhcp)
# none   引导时不使用协议
# static 静态IP
# bootp  BOOTP协议
# dhcp   动态分配
BOOTPROTO="dhcp"
# 是否设置默认路由
DEFROUTE="yes"
IPV4_FAILURE_FATAL="no"
# IPV6 是否有效,(yes/no)
IPV6INIT="yes"
IPV6_AUTOCONF="yes"
IPV6_DEFROUTE="yes"
IPV6_FAILURE_FATAL="no"
IPV6_ADDR_GEN_MODE="stable-privacy"
# 这个参数对应的值是网卡名,是给用户看的
NAME="ens33"
# 随机id
UUID="7415a862-a57f-44c7-8946-6a5ee37621ee"
# 接口名(设备、网卡)
DEVICE="ens33"
# 系统启动的时候网络接口是否有效(yes/no)
ONBOOT="yes"
# IP地址(static时使用)
IPADDR=192.168.100.140
#网关 (static时使用)
GATEWAY=192.168.100.2 
#域名解析器 (static时使用)
DNS1=192.168.100.2

ens33 就类似于网卡

第一步:修改Linux的IP地址。

  • 通过编辑修改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该文件实现
# 修改 ifcfg-ens33 文件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 ifcfg-ens33 文件中做如下修改

  • BOOTPROTO="dhcp" 由 dhcp 改为 static 。

  • 再在文件中添加一下内容:

# IP地址,这里指定为 192.168.200.130 
IPADDR=192.168.200.130 
#网关,这里指定为 192.168.200.2 
GATEWAY=192.168.200.2 
#域名解析器,这里指定为 192.168.200.2 
DNS1=192.168.200.2

第二步:修改 VMNet 8 的网络IP

  • 打开 VMware的 虚拟网络编辑器进行修改。
    • 将子网IP 修改为和刚才指定的Linux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下。
  • 修改VMNet 8 的网关。
    • 将网关也修改为刚才 ifcfg-ens33 文件中的网关。
  • 重启网络服务 或 重启Linux系统,使配置生效。
# 重启网络服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重启之后,查看Linux的IP地址。

  • 可以验证我们刚才的配置生效了

再查看 VMNet 8 的IP地址。配置同样生效。

使用 ping 命令检测 Linux和 Windows以及互联网的连通性。

  • Windows是可以 ping 通Linux虚拟机的
  • Linux也是可以 ping 通Windows的
  • Linux也是可以 ping 通互联网的,这里以百度为例。

3.3 host 映射

(1)设置主机名

疑问一:IP地址就可以标识一台主机,为什么要设置主机名呢?

  • 原因很简单:因为懒,不想记那么长的IP地址。因此可以给主机设置主机名,方便记忆。
# 查看主机名
hostname

疑问二:如何设置或修改主机名呢?

  • 通过修改文件 /etc/hostname ,在该文件中指定。
# 先查看一下 /etc/hostname 文件,也是显示当前主机名
cat /etc/hostname
# 编辑修改 /etc/hostname 文件
vim /etc/hostname

上图中,可以看到主机名已修改完成,但是还没有生效,需要重启系统才能生效。

reboot

(2)设置 host 映射

疑问三:设置完主机名之后,就能使用主机名来标识一台主机吗?我们可以使用 ping 命令测试一下

    可以看到,现在是不能 ping 通的,原因很简单,现在还没有做 host 映射,Windows母机还不知道 Yang_CentOS76 代表的是哪个主机,因为它只是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可以重复的。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的告诉系统,这个名字是指向哪个主机的。

  • 在 Windows 中指定host映射:指定我们刚才设置的Linux主机名
    • 在文件: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中指定。
    • 指定之后,如果执行 ping Yang_CentOS76,系统就会先在 host 文件中找 Yang_CentOS76 对应的是哪个主机。

设置完成之后,在 Windows中就可以ping 通 Linux主机了

  • 在 Linux中 指定Windows主机名
    • /etc/hosts 文件中指定。
    • 这里指定的Windows主机名可以任意,它只是和Windows的VMNet 8 的IP地址绑定。
      • 比如:我这里指定 Windows的主机名为:Yang。以后我们在Linux中 ping Yang 就相当于 ping 192.168.100.1

(3)主机名解析

  • Hosts:Linux中的一个文本文件,用来记录 IP 和 Hostname(主机名)的映射关系。
  • DNS:就是Domain Name System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上作为域名和 IP 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

:用户在浏览器访问百度(www.baidu),就会经历以下过程:

  1. 浏览器先检查浏览器缓存中有没有该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
    1. 如果有,就直接使用 IP 完成解析。
    2. 如果没有,就转到第二步。
  2. 检查DNS 解析器缓存。
    1. 如果有直接返回 IP 完成解析。
    2. 如果没有,就转第三步。
  3. 检查系统中 hosts 文件中有没有配置对应的域名 IP 映射。
    1. 如果有,则返回IP,完成解析,
    2. 如果没有,则执行第四步。
  4. 到域名服务DNS 进行域名解析。
    1. 如果有,就返回该IP,完成解析。
    2. 如果没有,则返回域名不存在。

图解如下:

    浏览器缓存和DNS解析器缓存,,可以理解为本地解析器缓存。

    一般来说,当电脑第一次成功访问某一网站后,在一定时间内,浏览器或操作系统会缓存他的 IP 地址(DNS 解析记 录)

可以在 cmd 窗口中使用命令查询:

# 查看DNS域名解析缓存
ipconfig /displaydns
# 清除电脑的域名缓存
ipconfig /flushdns

(4)域名劫持

如果非法修改了Hosts文件,就形成了域名劫持。

如下:

# 在 hosts 文件中加一行
192.168.100.140 www.baidu

我们 ping 的明明是 www.baidu,但实际上是ping 向我们刚才配置的IP。

    试想一下,如果黑客入侵我们电脑,修改了hosts文件,将我们访问的网站换成了他的钓鱼网站……

    不过不用担心,黑客入侵也没那么容易

4. 进程管理

4.1 进程概述

(1)进程与程序:

  •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运行过程,是系统资源分配和系统调度的基本单位。
  • 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暂时的,程序是永久的)。
  • 将程序装入内存执行就形成了进程。
  • 进程由三部分组成:
    1. 程序段:因为一个程序可能会很大,不可能全部装入内存。
    2. 数据: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
    3. PCB(进程控制块):包含进程执行所需要的控制信息。

(2)Linux进程

  • 在Linux中,每个执行的程序都称为一个进程。每一个进程都分配一个 ID号(pid,进程号)。

  • 每个进程都可能以两种方式存在的。

  • 前台:所谓前台进程就是用户目前的屏幕上可以进行操作的。

  • 后台:后台进程则是实际在运行,但屏幕上无法看到的进程,通常使用后台方式执行。

  • 一般系统的服务都是以后台进程的方式存在,而且都会常驻在系统中,直到关机才才结束。

  • Windows中的进程:

  • Linux中的进程:

4.2 查看Linux进程

(1)ps相关指令

ps 指令是用来查看目前系统中,有哪些进程,以及他们的执行情况。

# 显示当前终端的所有进程信息
ps -a
# 以用户的格式显示进程信息
ps -u
# 显示后台进程
ps -x
# 一般情况下,都进行组合使用,如下:
ps -axu

说明:

  1. USER:进程执行用户
  2. PID:进程号
  3. %CPU:当前进程占用CPU的百分比
  4. %MEM:当前进程占用内存的百分比
  5. VSZ:进程占用的虚拟内存大小(单位:KB)
  6. RSS: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7. TTY:终端信息
  8. STAT:当前进程运行情况
    1. S:睡眠状态。表示正在休眠
    2. s:表示该进程是会话的先导进程
    3. N:表示进程拥有比普通优先级更低的优先级
    4. R:表示正在运行
    5. Z:表示僵死进程。进程死掉了,但是它占用的内存没有被释放。
    6. T:表示被跟踪或停止的进程
  9. START:当前进程开始执行的时间
  10. TIME:当前进程占用CPU的时间
  11. COMMAND:启动进程所用的命令和参数,如果过长会被截断显示
# 以全格式显示当前所有的进程 -e 显示所有进程。-f 全格式
ps -ef

Linux中,一个进程可以生成或创建别的进程,因此就有父进程的概念。

# 查询 sshd 进程的详细信息
ps -ef | grep sshd

说明:

  1. PPID:父进程ID,为0表示它没有父进程,它本身就是一个根进程。
  2. C:CPU用于计算执行优先级的因子。数值越大,表明进程是 CPU密集型运算,执行优先级会降低;数值越小,表明进程是 I/O密集型运算,执行优先级会提高。
  3. CMD:等同于上面的COMMAND。

(2)查看进程树

# 以树状图显示进程关系
pstree [选项]

常用选项:

  1. -p:显示进行的PID。
  2. -u:显示进程所属用户。
pstree -p

4.3 终止进程

    若是某个进程执行一半需要停止时,或是已消了很大的系统资源时,此时可以考虑停止该进程。使用 kill 命令来完成此项任务。

# 通过进程号终止进程
kill [选项] 进程号
# 通过进程名终止进程,同时终止该进程的子进程,也支持通配符的使用。
killall 进程名称

常用选项:

  • -9:强制终止一个进程。

sshd服务就是支持远程登录的一个服务。

# 案例一:踢掉某个非法用户
# 先使用 ps 指令查询到该用户登录使用的 sshd 的进程号
ps -ef | grep sshd
# 再使用 kill 指令终止该进程
kill 进程号
# 案例二:终止远程登录服务 sshd, 在适当时候再次重启 sshd 服务
# 先使用 ps 指令查询 sshd 的进程号
ps -ef | grep sshd
# 再使用 kill 指令终止该进程
kill 进程号
# 重启 sshd 服务
/bin/systemctl restart sshd.service
# 案例三:终止多个 gedit 进程,该进程是Linux下的文本编辑器的进程
killall gedit
# 强制终止一个进程,我们在虚拟机中打开两个终端,然后使用一个终端去关闭另外一个终端的进程,终端的进程名是 bash
kill -9 进程号

4.4 服务管理

(1)服务的概念

    服务(service) 本质就是进程,它一般是运行在后台的,通常都会监听某个端口,等待其它程序的请求,比如:mysql监听3306端口,sshd监听22端口,因此我们又将这些进程称为守护进程。

    监听端口,就可以理解为打开一个耳朵,时刻探测有没有人发起请求。

(2)service管理指令

# 服务的 启动、停止、重启、重新加载、查看状态
service 服务名 [start | stop | restart | reload | status] 

注意:在 CentOS7.0 后 很多服务不再使用 service ,而是systemctl 。

查看哪些服务还可以被 service 指令管理,使用如下命令进行查看:

# 在 /etc/init.d/ 目录下
ls -l /etc/init.d/

可以看到有如下几条服务可以使用 service 指令管理:

比如,查看 network 的状态:

service network status
# 重启 network 服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 停止 network 服务
service network stop 
# 启动 network 服务
service network start

(3)查看服务名

方式一:使用 setup 指令,查看所有服务

setup

前面显示 * 星号的,表示在Linux系统启动的时候,会自动启动。

停止服务:

  • 将光标停在某个服务的上,按下空格键。
  • 再按下确定键,就停止了该服务。

方式二:查看 service 管理的指令

ls -l /etc/init.d/

开机流程

4.5 chkconfig 指令

(1)复习 Linux中的运行级别:

由前面的学习可知,Linux中有7个运行级别:

  1. 运行级别 0:系统停机状态,系统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为 0,否则不能正常启动 。
  2. 运行级别 1:单用户工作状态,root 权限,用于系统维护,禁止远程登陆。
  3. 运行级别 2:多用户状态(没有NFS),不支持网络 。
  4. 运行级别 3:完全的多用户状态(有NFS),无界面,登陆后进入控制台命令行模式 。
  5. 运行级别 4:系统未使用,保留 。
  6. 运行级别 5:X11 控制台,登陆后进入图形GUI 模式 。
  7. 运行级别 6:系统正常关闭并重启,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为 6,否则不能正常启动。
# 查看当前系统运行级别
systemctl get-default
# 这是默认运行级别
# multi-user.target 表示运行级别 3 
# graphical.target  表示运行级别 5
systemctl set-dafault xxx.target

(2)chkconfig 指令

    作用:通过 chkconfig 命令可以给服务的各个运行级别设置 自启动/关闭。即:指定某个服务在哪个运行级别是自启动的,在哪个级别是关闭的。

    chkconfig 指令和 service 指令一样,可以在 /etc/init.d/ 目录下查看它所能管理的指令。因为在 CentOS 7 之后,更多的指令是通过 systemctl 指令管理的。

# 查看 chkconfig 指令管理的服务在7个级别中的状态
chkconifg --list
# 指定某个服务在某个运行级别是否自启动
chkconfig --level 运行级别对应的数字 服务名 on/off
# 案例: 把 network在 3 运行级别,关闭自启动。重启系统生效。
chkconfig --level 3 network off 
# network在 3 运行级别,自启动 
chkconfig --level 3 network on

4.6 systemctl 指令

(1)systemctl 指令

# 基本语法,设置服务的 启动、停止、重启、重新加载、查看状态
systemctl [start | stop | restart | status] 服务名

systemctl 指令管理的服务在 /usr/lib/systemd/system 查看

ll /usr/lib/systemd/system
# 查看当前各个服务的启动状态
systemctl list-unit-files [ | grep 服务名] 

说明:

  • enable:开机自启动。
  • disable:开机不自启。
  • static:静态。
# 设置服务开机启动,表示同时设置 3 和 5 两个级别。
systemctl enable 服务名
# 关闭服务开机启动
systemctl disable 服务名 
# 查询某个服务是否是自启动的
systemctl is-enabled 服务名 
# 案例:查看当前防火墙的状况,
# 先得查询到Linux中防火墙服务的名称。
# 使用如下指令,查询知,防火墙的服务为:firewalld.service
ll /usr/lib/systemd/system | grep fire
# 查看防火墙状态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 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 重启防火墙
systemctl restart firewalld

注意

  • 关闭或启动防火墙之后,它是立即生效的。
  • 这种方式只是临时生效,当重启系统后,还是回归以前对服务的设置。
  • 如果希望设置某个服务自启动或关闭永久生效,要使用以下指令关闭或开启服务。
systemctl [enable|disable] 服务名

(2)防火墙原理

    请求先到防火墙,如果它将要访问的端口是服务器允许通过的,则该请求可以访问到指定服务。如果它请求的服务的端口是不允许通过的,则该请求不能访问到指定服务。

    因此防火墙可以防止我们的系统被恶意的访问。

验证防火墙的作用:

# 查看网络状态
netstat -anp 

我们可以在 Windows的cmd窗口,尝试访问上图中的一个处于监听状态的端口:

(如果 telnet 指令无法使用,请往下看,后面有解决方案)

# telnet 指令语法
telnet IP地址 端口号
# 例 访问 192.168.100.140 的 111 端口
telnet 192.168.100.140 111

显示连接失败,表示Linux的防火墙是打开的,并且该端口不允许通过。

我们现在关闭Linux的防火墙,再次连接该端口,发现可以连接成功。

# 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至此,我们就理解了防火墙的基本作用,就是可以防止程序恶意访问我们的系统。

    因此在真正的生产环境,往往需要将防火墙打开。

(3)firewall 指令

    因此在生产环境下,需要防火墙打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要访问Linux的某个端口,肯定是不能直接访问的,而我们又不能直接关闭防火墙。

    因此可以使用 firewall 指令。

# 打开端口(该命令需要 root 用户才能执行)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port=端口号和协议
# 关闭端口
firewall-cmd --permanent --remove-port=端口号和协议
# 不论是打开端口还是关闭端口,都需要重新载入一下才能生效,
firewall-cmd --reload 
# 查询端口是否开放
firewall-cmd --query-port=端口/协议
# 查看端口对应的协议
netstat -anp | more
# 案例:打开111端口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port=111/tcp
# 重新载入,使命令生效。
firewall-cmd --reload
# 查询端口状态,显示为 yes
firewall-cmd --query-port=111/tcp

端口打开之后,再次使用Windows的cmd窗口连接该端口,是可以成功的。

# 关闭111端口
firewall-cmd --permanent --remove-port=111/tcp
# 重新载入,使命令生效。
firewall-cmd --reload
# 查询端口状态,显示为 no
firewall-cmd --query-port=111/tcp

telnet 指令无法使用的解决方案

    如果在使用 telnet 指令的时候,出现以下错误,是因为Windows中的Telnet客户端服务没有打开。

使用以下方法打开即可:

1、打开 “应用和功能”

2、打开 ”程序和功能“。

在最下面。

3、启用或关闭Windows功能。

4、打开服务

5、重启电脑,即可使用 telnet 指令。

4.7 动态监控进程

    top 与 ps 命令很相似。它们都用来显示正在执行的进程。

    Top 与 ps 指令又有不同之处,就是 top 指令在可以动态更新正在运行的的进程。

# 语法
top [选项]
选项含义
-d指定top指令的刷新间隔,默认是 3 秒
-i不显示闲置或僵死进程
-p通过指定监控进程id来仅监控某个进程的状态

说明:

  • load average:负载值,三个值加起来除以3,如果大于0.7,则表示系统负载教大。

  • Tasks:任务数

    • total:任务总数
    • running:正在运行的任务。
    • sleeping:正在休眠的任务。
    • zombie:僵死进程,如果这个值很大,就要清除一下,因为它会占用内存。
  • %CPU:CPU的利用率。

    • us:用户占用CPU的百分比。
    • sy:系统占用CPU的百分比。
    • id:可用CPU。
  • Men:物理内存

    • total:总数。
    • free:空闲内存大小。
    • used:已用的内存大小。
    • buff/cache:缓存占用的内存大小。
  • Swap:交换分区

    • total:总数。
    • free:空闲的交换分区大小。
    • used:已用大小。
    • avail Men:可获取的大小。

动态监控时的交互操作:

操作功能
P以CPU使用率排序,默认。降序
M以内存使用率排序。降序
N以PID排序。降序
q退出程序。
# 不显示闲置进程或僵死进程
top -i
# 监控指定进程
top -p 进程的PID
# 监控指定用户
top u 用户名
# 案例:监控 lu 用户,并踢他下线
top u lu

在此界面,按下 k。然后输入 lu 用户的 bash 的进程PID。

输入 9,强制杀死进程。

用户 lu 下线。

4.8 监控网络状态

服务连接的基本原理:

# 查看系统网络情况
 netstat [选项]
选项含义
-an按一定顺序排序输出
-p显示哪个进程在调用

显示信息如图:

说明:

  • Proto:连接使用的协议。
  • Recv-Q:接收到的数据。
  • Send-Q:发送的数据。
  • Local Address:Linux虚拟机的本地地址。
  • Foreign Address:相对Linux虚拟机的外部地址。
  • State:连接状态
    • Listen:监听状态,时刻准备连接。
    • ESTABLISHED:连接成功。
    • TIME WITE:超时等待。一个连接并不会立即断开,它会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断开。
  • PID:该连接发起的进程。

5. RPM 与 YUM

5.1 软件包管理概述

CentOS中主要有两种软件包管理方式,分别是YUMRPM

  • YUM使用简单,但需要联网,YUM会去YUM包源获取需要的软件包。
  • RPM不需要联网使用,但需要较高的操作水平和繁琐的依赖处理。

    软件的安装和卸载应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例如我们平常使用的Windows一样,想要安装一个软件,直接去官网下载安装包,然后双击开始安装即可,但是在Linux中,安装一个软件却不是这么简单。

    因为Linux有一个理念就是一个程序只做好一件小事,一个大的程序就需要几个小的程序组合起来完成,这就导致了各个小的程序之间有复杂的依赖关系,比如:要完成某件任务,就需要安装程序A,而程序A的安装需要程序B的支持,程序B的安装又需要程序C的支持……,这便是依赖。

    为了很好的组织管理这种复杂的依赖,就有了RPM软件包管理,Redhat Package Manager,类似windows 的 setup.exe,RPM是以一种数据库记录的方式来将需要的软件及其依赖关系安装到Linux主机的一套软件管理程序。也就是说,Linux中有一个关于RPM的数据库,它记录了安装软件的包与包之间的依赖关系。

    RPM包时预先在Linux主机上编译并打包好的文件,安装起来非常便捷。

Linux中软件包的分类:

  1. 源码包:
    1. 脚本安装包:是基于源码包的再开发。Windows中是setup.exe,Linux中是install.sh。只需执行该程序即可通过点击下一步完成安装。
    2. 优点:
      1. 开源,可修改定制源代码。
      2. 自由,可以
      3. 源码包方式安装的软件要比RPM包安装的软件稳定高效。据统计,一般高5%。
      4. 卸载方便,可以直接删除对应的安装目录。
    3. 缺点:
      1. 安装步骤过多。
      2. 编译时间较长,比二进制安装时间长好多。
      3. 容易出错。
  2. 二进制包:如:RPM包
    1. 定义:RPM是经过编译之后的文件。例如:Windows中编译完之后是 .exe 可执行文件,Linux中编译完之后是 .rpm 文件。
      1. CentOS 中是RPM包。
      2. Ubuntu 中是DEB
    2. 优点:
      1. 包管理系统简单,只通过几个命令就可以实现包的安装,升级,查询和卸载。
      2. 安装速度比源码包安装快得多
    3. 缺点:
      1. 经过编译,源码不可见。
      2. 功能选择不如源码包灵活。
      3. 有依赖性:
        • 依赖性是指是要想安装A包就得先安装B包,要想安装B包又得先安装C包,所以只能以CBA的顺序安装RPM包,删除的时候得按ABC顺序删除安装包,基本上所有的RPM包全有依赖性。

5.2 RPM包管理–RPM命令

(1)RPM包命名规则

例:httpd-2.2.15.el6.centos.1.i686.rpm

说明:

  • httpd 软件包包名
  • 2.2.15 软件版本
  • 15 软件发布的次数
  • el6.centos 适合的Linux平台
  • i686 适合的硬件平台
    • noarch:表示任何硬件平台都可以安装。
    • i686、i386:表示 32 位系统。
    • x86_64:表示 64 为系统。
  • .rpm:rpm包扩展名

注意:区分包名和包全名:

  • 包名:类似上面的 httpd。如果操作的是已经安装的软件包时,使用包名即可,系统会去搜索 /var/lib/rpm/ 中的数据库。
  • 包全名:包名+版本+发布次数+适用平台+扩展名。如果操作的是没有安装的软件包时,要使用包全名。而且要注意路径(所有的RPM包都在Linux的光盘文件的package目录下)
    • /run/media/root/CentOS 7 x86_64/Packages 在该目录下。

(2)RPM包依赖性

  • 环形依赖:
  • 树形依赖:
  • 模块依赖

说明:

  • 出现环形依赖时的解决方案,使用一条命令将a,b,c,d三个同时安装即可。
  • 如果安装时遇到问题,出现依赖性错误,被依赖文件以.so.[数字] 结尾的为库依赖,需要直接安装这个软件,错误会自动解决。查询被依赖文件在哪个包中:在该网站查询网站 www.rpmfind.

yum主要就是为了解决RPM的依赖性。

(3)RPM包的安装、升级、卸载

1、安装

如果没有在RPM包所在目录,就需要使用绝对路径。

# RPM安装
rpm [选项] 包全名
# 一般组合使用
rpm -ivh 包全名
选项含义
-iinstall,安装
-vverbose,显示详细信息。
-hhash,显示进度
–nodeps不检测依赖性(不使用)

2、升级

# RPM升级
rpm [选项] 包全名
# 一般组合使用
rpm -Uvh 包全名
选项含义
-Uupdate,升级更新
-vverbose,显示详细信息。
-hhash,显示进度
–nodeps不检测依赖性(不使用)

3、卸载

卸载不需要路径。

# rpm 卸载
rpm -e 包名
# 卸载firefox
rpm -e firefox

如果其它软件包依赖于您要卸载的软件包,卸载时则会产生错误信息。

removing these packages would break dependencies:foo is needed by bar-1.0-1

意思是说:要删除的 foo 会被 bar-1.0-1 使用到。

(4)RPM查询

#查询指定包是否安装
rpm -q 包名
# 查询所有已安装的包
rpm -qa
# 查询指定包的详细信息,i information。包信息是在组件这个包时就写好的。
rpm -qi 包名
# 查询未安装的软件包的信息。p package
rpm -qip 包全名
# 查询软件包中文件安装位置
rpm -ql 包名 
# 查询系统文件属于哪个RPM包
rpm -qf 系统文件名
# 查询软件包的依赖性
rpm -qR 包名 
# 查询是否安装firefox
rpm -q firefox
rpm -qa | grep firefox
# 查询安装的 Python 的详细信息
rpm -qi python
# 查询 Python 软件包的文件具体的安装路径
rpm -ql python

(5)校验

校验我们安装的软件有没有被修改过。

# RPM包校验
rpm -V 已安装的包名 

如果没有任何修改,则不显示任何内容。

如果做了修改,则会显示如下内容:

S.5……T. c /etc/httpd/conf/httpd.conf

说明:

显示内容中的8个信息的具体内容: 如果某项没有变化,就用点表示。

  • S:文件的大小是否改变。
  • M:文件的类型或文件的权限(rwx)是否被改变
  • 5:文件MD5校验和是否改变
  • D:设备的中,从代码是否改变
  • L:文件路径是否改变
  • U:文件的属主(所有者)是否改变
  • G:文件的属组是否改变
  • T:文件的修改时间是否改变

文件类型:

  • c:配置文件,config file
  • d:普通文件,documentation
  • g:“鬼”文件,ghost file,很少见,就是该文件不应该被这个RPM包包含。
  • l:授权文件,license file
  • r:描述文件,read me

(6)文件提取

    当我们误删了某个系统文件或软件的配置文件时,就可以使用该指令,提取对应RPM软件包中的对应文件,而不需将整个系统或软件重装。

即:文件提取最大的作用就是修复

# rpm2cpio 意思是将rpm格式文件转为cpio格式文件。
# 从cpio中提取指定的文件
rpm2cpio 包全名 | cpio -idv .文件绝对路径
  • rpm2cpio:将 rpm 包转换为 cpio 格式的命令。2 等于 to。

  • cpio:是一个标准工具,它用于创建软件档案文件和从档案文件中提取文件。

# < 输入重定向,从文件或指定设备中输入,而非标准输入
cpio [选项] < [文件|设备]
选项含义
-icopy-in 模式,从文件中提取数据
-d还原时自动新建目录
-v显示还原过程
# 案例:我们误删除了 ls 指令
# 查询 ls 指令属于哪个软件包
rpm -qf /bin/ls
# 制造删除了 ls 指令的假象,这里只是将它移动到别的目录下。
mv /bin/ls /tmp/
# 提取 RPM 软件包中的ls命令到当前目录下,执行完指令后,当前目录下就会多一个 bin 目录,bin目录下有ls目录
rpm2cpio /run/media/root/CentOS\ 7\ x86_64/Packages/coreutils-8.22-23.el7.x86_64 | cpio -idv ./bin/ls
# 将 当前目录下的ls到根目录的 /bin/ls
cp /home/bin/ls /bin/

5.3 RPM包管理–YUM

(1)YUM概述

    Yum 是一个 Shell 前端软件包管理器。基于RPM包管理,能够从指定的服务器自动 下载RPM包并且安装,可以自动处理依赖性关系,并且一次安装所有依赖的软件包。

    RPM命令和YUM在线管理都是管理RPM包,区别在于RPM命令是手动安装,YUM是自动安装。

    YUM并不是非得上网才能使用,可以配置本地光盘作为YUM的源

(2)网络yum源

    YUM 源保存在 /etc/yum.repos.d/ 目录下。后缀为 .repo 的都是合法的YUM源。默认是 Base 这个源生效。CentOS-Media.repo 是本地光盘YUM源。

打开看一下配置好的yum源。

vim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如上图,一共默认是由四个软件池,默认是第一个软件池生效。

说明

  • [base] 容器名称,一定要放在 [] 中 。
  • name 容器说明,可以自己随便写 。
  • mirrorlist:是地址镜像。
  • baseurl:yum源服务器的地址。默认是CentOS官方的yum源服务器。
  • enabled:值为1,表示容器生效。值为0,表示容器不生效。不写enabled也默认是1。
  • gpgcheck:我们的RPM包是否进行数字证书验证。如果是1是指RPM的数字证书生效,如果是0则不生效。
  • gpgkey:数字证书的公钥文件保存位置。不用修改

(3)YUM命令

# 查询服务器上所有的软件
yum list
# 查询是否有需要安装的软件
yum list | grep 软件
# 搜索服务器上所有和关键字相关的包
yum search 包名
# 安装软件
yum install 软件包 
# -y 自动回答yes
yum -y install 软件包
# 升级软件包(注意:如果不加包名,则全部升级,包括Linux内核)
yum -y update 包名 
 # 卸载软件(如果不加包名,则全部卸载)
 yum -y remove 包名 

    注意:一般不要轻易卸载软件,因为它会同时卸载该软件依赖的软件包,而这些软件包有可能被其他软件依赖,如果一旦卸载,会导致其他软件也不能使用。

(4)光盘YUM源搭建

    当无法连接网络或网速较慢时,可以考虑搭建光盘YUM源来代替网络YUM源。缺点是软件不一定是最新的。

    Linux一般是有两张光盘的,如果一个软件没有在当前光盘中,有较大可能是在另外一张光盘中。

搭建步骤:

  • 第一步:挂载光盘。
  • 第二步:修改YUM源配置文件。只让光盘源配置文件生效,这里有三种方法。
    • 第一种:在其他源配置文件的每个软件池中加 enabled=0,使其失效。
    • 第二种:删除或移动其他配置文件。
    • 第三种:改后缀。将其他配置文件的后缀改掉,不是reop即可。
  • 第三步:编辑修改光盘源配置文件。
    • 改光盘挂载点。
    • enabled=1,使其生效。
# 挂载光盘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 这里采用第三种方法
mv CentOS-Vault.repo CentOS-Vault.repo.A
mv CentOS-Base.repo CentOS-Base.repo.A
mv CentOS-Debuginfo.repo CentOS-Debuginfo.repo.A
# 修改光盘YUM源文件
vim /etc/yum.repos.d/CentOS-Media.repo

挂载光盘

1、第一步:在 /mnt/ 目录下创建挂载点。

cd /mnt
mkdir cdrom

2、第二步:查看光盘完整路径名。

ls -l /dev | grep cdrom

3、第三步:挂载

# 将 /dev/cdrom  挂载到 /mnt/cdrom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4、查看光盘中的数据

cd /mnt/cdrom
ls -l

5、卸载光盘

不能在挂载点目录下解除挂载,必须先切换到其他目录。

# 卸载 /mnt/cdrom 挂载的目录
umount /mnt/cdrom

5.4 源码包管理

(1)源码包和RPM包的区别

上面我们已经了解了源码包和RPM包的区别,这里说的主要是它们安装位置的区别。

  • RPM包是安装在默认位置中,不建议更改。如下:
路径内容
/etc/配置文件安装目录
/usr/bin/可执行命令安装目录
/usr/lib/程序所使用的函数库保存位置
/usr/share/doc/基本的软件使用手册保存位置
/usr/share/man/帮助文件保存位置
/var保存日志文件等可变文件
  • 源码包安装位置
    • 安装在指定位置当中,一般是 /usr/local/软件名/

安装位置不同带来的影响

  • RPM包安装的服务可以使用系统服务管理命令(service、systemctl)来管理,network 的启动方法是:

    • 完整路径加命令的格式:/etc/rc.d/init.d/network start
    • 简化:service network start
  • 源码包安装的服务则不能被服务管理命令管理,因为没有安装到默认路径中。所以只能用绝对路径进行服务的管理,如:

    • /usr/local/apache/bin/apachectl start

(2)源码包安装过程

第一步:安装前的准备

  1. 安装C语言编译器,gcc
  2. 下载软件对应的源码包。 http://mirror.bit.edu

第二步:安装注意事项

  • 源代码,即源码包保存位置 /usr/local/src
  • 软件安装位置:/usr/local/

第三步:源码包的具体安装过程

  1. 下载源码包。
  2. 将源码包上传到Linux中。
  3. 解压源码包。tar -zxvf httpd-2.4.46.tar.gz
  4. 进入解压之后的源码包目录,继续后续操作。
    1. INSTALL:该文件是安装说明。
    2. README:该文件是使用说明。
  5. 执行 ./configure 命令,软件配置与检查。
    1. 定义需要的功能选项。例如:指定安装位置。
    2. 检测系统环境是否符合安装要求。
    3. 将定义好的功能选项和检测系统环境的信息都写入 MakeFile 文件。后续的安装都基于此文件。
  6. 执行命令,进行编译。make
    1. 如果这一步骤报错或上一步骤报错,可以使用指令 make clean 进行清空。
  7. 执行命令,进行安装。make install
# 指定安装路径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软件名

注意:如果执行完上一条命令之后,报错如下:

configure: error: APR not found . Please read the documentation

  • 这是因为缺少相关包。

解决

  1. 下载相关包(三个),下载链接如下:
http://archive.apache/dist/apr/apr-1.4.5.tar.gz 
http://archive.apache/dist/apr/apr-util-1.3.12.tar.gz 
http://jaist.dl.sourceforge/project/pcre/pcre/8.10/pcre-8.10.zip
  1. 下载完成之后,上传到Linux,进行安装
  2. 解决apr not found问题
# 解压
tar -zxf apr-1.4.5.tar.gz 
# 进入目录
cd  apr-1.4.5
# 软件配置与检查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r 
# 安装
make 
make install
  1. 解决APR-util not found问题
tar -zxf apr-util-1.3.12.tar.gz 
cd apr-util-1.3.12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r-util -with-apr=/usr/local/apr/bin/apr-1-config 
make 
make install
  1. 解决pcre问题
unzip -o pcre-8.10.zip 
cd pcre-8.10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cre 
make 
make install

至此,Apache可以正常安装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ache2 --with-apr=/usr/local/apr --with-apr-util=/usr/local/apr-util/ --with-pcre=/usr/local/pcre
make
make install

安装完之后,可以使用命令启动 Apache 服务,然后在浏览器访问虚拟机地址即可访问Apache。

如果访问不了,就请查看Linux防火墙状态。关闭防火墙或开放80端口之后,就可以访问。

# 使用绝对路径的方法启动 Apache
/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start

访问成功之后显示:

# 查看防火墙状态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 查看80端口状态
firewall-cmd --query-port=80/tcp
# 开放80端口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port=80/tcp
# 重新载入防火墙
firewall-cmd --reload

(3)源码包的卸载

  • 不需要卸载命令,直接删除安装目录即可。

  • 不会遗留任何垃圾文件。

rm -rf /usr/local/apache2

✨✨学习资料获取✨✨ 关注公众号 “程序小哥”,回复关键字“Linux”获取。

【系列文章】
1. Git&GitHub(基础)
2. Git&GitHub(进阶)
3. 详解Linux(基础篇)
4. java多线程
5. JavaScript 总结
6. SpringMVC(一)
7. SpringMVC(二)
……

关注博主🤞🤞

本文标签: 详解进阶篇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