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122847

目录

食用指南: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第四章  网络层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18 

4-19  4-22  4-23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5  4-37  4-41  4-42  

第五章  运输层

5-23  5-38   5-39   5-74 

第六章  应用层

第七章  网络安全


食用指南:

  • 本文仅提供了部分习题题目和答案。是GDPU学校课程上勾的复习题
  • 欢迎在评论区大家指正错误,交流学习

第一章  概述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 1000 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⁷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 kbit/s。
(2) 数据长度为10³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 Gbit/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公式:

1G bit/s = 1000M bit/s =  kbit/s =  bit/s

1s =  ms =  μs

1000 km =  m

(1)发送时延 =  = 100s

传播时延 =  = 1/200 = 0.005s

结论:发送时延远大于传播时延

(2)发送时延 =  =  s = 1μs

传播时延 = 0.005s = 5 ms

结论:发送时延远小于传播时延

1-2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是指将网络通信分为五个逻辑层次,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各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物理层: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定义物理介质、电气特性、数据传输速率等。主要关注数据在物理媒介上的传输和接收。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原始比特流划分为帧,并处理帧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提供可靠的点对点连接。主要关注数据的可靠传输,帧的同步和流控。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主要关注网络之间的寻址、路由选择以及数据包的转发。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实现数据的分段和重新组装。主要关注数据的可靠性、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应用层: 提供用户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实现具体的网络应用。主要关注用户数据的表示、传输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
       每一层都负责不同的功能,通过协议和接口实现各层之间的交互和通信。五层协议模型提供了一种组织和管理网络通信的结构,使不同层次的功能清晰划分便于实现和维护。

专有名词解释
[1]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设计的一种体系结构,是对结构化网络协议设计中的层和协议的集合的称谓。
[2]电气特性
网络物理层协议一个方面的特征。它规定传输二进制比特时线路上所采用的信号的电压高低、匹配阻抗大小、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等。
[3]数据传输
数据通过技术设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或多个点的传送。
[4]数据链路
对连接相邻结点的物理链路加上为了在其上进行数据传输所必须实现的通信协议的结合体的称谓。通常是用网络适配卡来实现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5]寻址
根据地址信息确定操作数位置的过程。
[6]路由选择
在网络中寻找并确定到达目的地计算机的通路的过程。
[7]传输层
特指承担物联网接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数据通信任务的核心承载网络。
[8]拥塞控制
节制沿着一条通路的分组流保持网络部件免于变得过量拥挤所采用的控制规程。
[9]网络应用
使用网络基础设施为用户执行有用的功能的软件或硬件模块。 
 

第二章  物理层

2-06  数据在信道中的传输速率受哪些因素的限制? 信噪比能否任意提高? 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什么? “比特/秒”和“码元/秒”有何区别?

问题1:

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以下两个:(1)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元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2)由于噪声会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产生错误(1判决为0或0判决为1)。所以信噪比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问题2:

由香农公式可知,信息传输速率有上限。 信噪比越大, 量化性能越好;均匀量化的输出信噪比随量化电平数的增加而提高;非均匀量化的信号量噪比,例如PCM随编码位数N指数规律增长,DPCM与频率有关等。但实际信噪比不能任意提高,都有一定限制。例如增加电平数会导致接收机的成本提高,制作工艺复杂等。

问题3:

香农公式的意义: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一定存在某种方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问题4:

比特/秒是指信息传输速率,即每秒钟传送的信息量;码元/秒是码元传输速率,即每秒钟传送的码元个数。两者在二进制时是相等的。但在多进制(设为N进制)时信息传输速率要乘以log2^N才等于码元传输速率。

专有名词解释
[1]数据通信
根据一组规则在两个或更多功能单元之间进行的数据传输。
[2]码元
组成汉字输入码的字符集合。
[3]量化
把一个模拟信号值的连续范围分为若干相邻并具有唯一量值的区间,凡落在某区间的采样信号都指定为该区间量值的过程。
[4]信号量
一种取值为整数的变量。表示可用的临界资源数目或等待资源的进程数,进程调用PV原语改变该变量的值,用来实现进程间同步或互斥。
[5]二进制
以2为基数的计数系统。

2-07  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速率为 20000 码元/秒。如果采用振幅调制,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16个不同等级来传送,那么可以获得多高的数据率(bit/s)?

公式:数据率 = 码元速率 x         L为振幅等级

20000 *  = 80000(bit/s)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3-16  数据率为 10 Mbit/s 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上的码元传输速率(即码元/秒)是多少?

答:20M 码元 / 秒

解析:以太网使用的是曼彻斯特编码方式,将每个二进制数据位分拆为两个子码元,其中高电平表示0,低电平表示1,相邻两个子码元之间交替出现高低电平。因此,在以太网中,一个位的传输需要两个码元,传输速率为10Mbit/s,则码元传输速率为20M码元/秒。

3-18  试说明10BASE-T中的“10” “BASE” 和 “T”所代表的意思

答:“10”代表10M bit/s的数据率

“BASE” 表示连接线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

"T" 代表双绞线介质

第四章  网络层

4-01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1. 面向连接的服务:
优点:
可靠性高:面向连接的服务通过建立连接、确认和序号等机制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可以确保数据的有序和完整性。
适用于长时间通信:适用于需要保持稳定连接的长时间通信,如实时视频、语音通话等。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可以进行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以避免网络拥塞和资源浪费。

缺点:
建立连接开销大:建立连接需要时间和资源,因此在短时间通信或小数据量传输的场景下可能显得不太高效。
维护连接开销:维护连接状态需要占用一定的网络资源,可能影响网络的可扩展性。
较高的延迟:由于连接的建立和维护过程,可能导致较高的传输延迟。

2. 无连接的服务:
优点:
快速建立和释放:无连接的服务不需要建立和维护连接状态,因此可以更快速地建立和释放连接,适用于短时间通信。
轻量级:由于不需要维护连接状态,对网络资源的消耗较少,适用于移动设备和轻量级通信场景。
适用于短消息:适用于发送短消息、查询和请求响应等场景,不需要为每个数据包都建立连接。

缺点:
不可靠性:无连接的服务在传输过程中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因此在丢包或错误情况下可能需要应用层重新处理。
不适用于实时通信: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通信,如视频、音频传输,无连接服务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延迟和抖动。

专有名词解释
[1]数据传输
数据通过技术设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或多个点的传送。
[2]拥塞控制
节制沿着一条通路的分组流保持网络部件免于变得过量拥挤所采用的控制规程。

4-02 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 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实际意义:网络互连暗含了相互连接的计算机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网络互连可以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方便了信息交流,促成了当今的信息世界。

存在的问题有:

  • 不同的寻址方案
  • 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
  • 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
  • 不同的超时控制
  • 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
  • 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
  • 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
  • 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
  • 不同的服务(面句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 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等。

网络互连使不同结构的网络、不同类型的机器之间互相连通,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广泛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专有名词解释
[1]计算机网络
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传递功能的系统。
[2]寻址
根据地址信息确定操作数位置的过程
[3]超时控制
通过调度等手段以保证系统中某个事件或任务的执行不超出时间限制。
[4]路由选择
在网络中寻找并确定到达目的地计算机的通路的过程

4-03 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答:
1.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主要作用是将网络中的数据包广播到所有连接的设备上,没有过滤和转发功能,容易导致网络拥塞。
2.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可以根据MAC地址进行过滤和转发,可以减少网络拥塞和冲突,但只能连接两个网络。
3.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可以根据IP地址进行过滤和转发,可以连接不同的网络,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4.网关:工作在应用层,可以实现不同协议之间的转换,例如将HTTP协议转换为SMTP协议,实现电子邮件发送。
       综上所述,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的主要区别在于工作层次、工作范围和工作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中间设备。

专有名词解释
[1] 数据传输
数据通过技术设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或多个点的传送。
[2] 数据链路
对连接相邻结点的物理链路加上为了在其上进行数据传输所必须实现的通信协议的结合体的称谓。通常是用网络适配卡来实现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3] 电子邮件
网络用户之间传递个体消息的一种通信服务。

4-04 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
IP,ARP 和 ICMP。

解答
IP协议: 网际协议,它是TCP/IP体系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一,IP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进行通信。IP协议只是尽最大可能交付,至于交付是否成功,它自己无法控制。

ARP: 地址解析(转换)协议,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ICMP: 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减少分组的丢失。ICMP协议帮助主机完成某些网络参数测试,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报告,但它没有办法减少分组丢失,这是高层协议应该完成的事情。

专有名词解释
[1]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在采用IP协议的互联网上用于主机和网关之间的错误报告或执行控制功能的协议。通常是对一个IP分组的响应。
[2]计算机网络
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传递功能的系统。
[3]参数测试
对系统或设备进行调试的一种方法。例如,根据预定的输入是否产生预期的结果来检验系统或设备的正确性。

4-05 IP 地址如何表示?

IP地址:: ={<网络号>,<主机号>}

目前的IP地址(IPv4:IP第4版本) 由32个二进制位表示每8位二进制数为一个整数,中间由小数点间隔,如159.226.41.98,整个IP地址空间有4组8位二进制数,由表示主机所在的网络的地址以及主机在该网络中的标识共同组成。

4-06 IP 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每一个 IP 地址都由网络前缀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从这个意义上说,IP 地址是一分等级的地址结构。

(2)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换言之,IP 地址不仅仅指明一个主机,同时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

(3)按照互联网的观点,一个网络是指具有相同网络前缀的主机的集合,因此,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为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前缀。具有不同网络前缀的局域网必须使用路由器进行互连。

(4)在 IP 地址中,所有分配到网络前缀的网络(不管是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4-07 试说明IP 地址与 MAC 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解答:从层次的角度看,MAC 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IP 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称IP 地址是逻辑地址是因为IP 地址是用软件实现的)。
由于全世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网络,它们使用不同的 MAC 地址。要使这些异构网络能够互相通信就必须进行非常复杂的 MAC 地址转换工作,因此由用户或用户主机来完成这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统一的IP 地址把这个复杂问题解决了。连接到互联网的主机只需拥有统的IP 地址,它们之间的通信就像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那样简单方便。当需要把IP 地址转换为MAC 地址时,调用ARP 的复杂过程都由计算机软件自动进行,而用户是看不见这种调用过程的。因此,在虚拟的IP 网络上用IP 地址进行通信给广大的计算机用户带来很大的方便。(废话太多)

区别:IP地址是虚拟地址,逻辑地址,软件地址

MAC地址是物理地址,硬件地址

MAC 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IP 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

为什么:要使数据在通信链路上传输,需要被封装成MAC帧。MAC帧在传送时使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是MAC地址。收到MAC帧时,在剥去MAC帧的首部和尾部后把MAC层的数据上交给网络层后,网络层才能在IP数据报的首部找到源IP和目的IP。

4-08 IP 地址方案与我国电话号码体制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解析
IP地址方案与我国的电话号码体制有以下不同点:
1.地址格式:IP地址由32位或128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以四段十进制数表示,如192.168.0.1: 电话号码由一串数字组成,例如中国的电话号码为11位数字。
2.分配方式:IP地址由互联网管理机构分配,分配给不同的组织和网络:电话号码由电信运营商分配,每个地区有自己的号段。
3.功能: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上的设备,实现数据传输和路由:电话号码用于实现语音通信。

这些是IP地址方案和我国电话号码体制的主要不同点,你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其实这个解析已经可以当成答案了)

解答
IP地址方案与我国的电话号码体制的主要不同点如下:
1.地址格式:
IP地址由32位或128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以四段十进制数表示,例如192.168.0.1。而中国的电话号码由一串数字组成,长度固定为11位。
2.分配方式:
IP地址由互联网管理机构(如ICANN)进行分配,分配给不同的组织和网络。而电话号码由电信运营商负责分配,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号段,例如中国的手机号码前三位是由电信运营商代号决定的。
3.功能:
IP地址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设备,以实现数据传输和路由功能。它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而电话号码主要用于实现语音通信,人们可以通过电话号码进行语音呼叫和通信。
以上是IP地址方案与我国电话号码体制的主要不同点。IP地址是用于标识设备和实现数据传输的,具有全球范围的概念:而电话号码是为了实现语音通信而设立的,通常只在特定地区有效。此外,IP地址的分配由互联网管理机构负责,而电话号码的分配由电信运营商负责。

4-09  IP数据报中首部检验和并不检验数据报中的数据。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

解析
根据本题题意,首先,我们可以介绍IP数据报中的首部检验和的作用,以及为什么只检验首部而不检验数据部分。比如IP数据报中的首部检验和是一种校验机制,用于检测IP首部是否出现错误或被篡改。其运算过程基于二进制补码的求和操作,并将结果存储在首部检验和字段中。然后,我们可以探讨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是什么,以及可能的坏处是什么。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
IP数据报中的首部检验和(Header Checksum)是用来检验IP数据报首部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错误。它计算首部字段的校验和并将其放置在首部的检验和字段中。而数据报中的数据部分则不进行校验。

最大好处:
1、简化处理:由于IP数据报中的数据部分长度不定,对数据部分进行完整性校验会增加处理的复杂性和开销。而仅校验首部可以降低处理的复杂性,提高数据报的转发速度和路由器的转发效率。
2、减小延迟:IP数据报的转发过程中,常常会进行数据分片,而分片后的片段没有包含完整的数据部分。如果对数据分片后的每个片段都进行校验,会增加处理的延迟。只对首部进行校验可以减小延迟。

坏处:
1、数据完整性问题:由于IP数据报中数据部分不进行校验,一旦数据部分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接收方无法感知,也无法进行纠错。这可能导致接收方收到被篡改或损坏的数据。
2、安全性问题:不对数据部分进行检验,容易受到网络攻击,例如IP数据报的欺骗和篡改。攻击者可以在不被检测到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修改或伪造。

(可不写)尽管对数据部分的校验会增加一定的开销和复杂性,但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通常会在高层协议(例如传输层的TCP或应用层的协议)中对数据进行校验,以补充IP数据报的首部校验和的缺点。

4-18  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转发表

(1) 128.96.39.10
(2) 128.96.40.12
(3) 128.96.40.151
(4) 192.4.153.17
(5) 192.4.153.90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

学习视频:计算机网络 408 考研【2015年 题38】路由器查表转发IP分组(字幕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解析】:先看(4)(5)

(1)接口0;(2)R2;(3)R4;(4)R3;(5)R4

4-19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 129.250/16。该单位有 4000 台机器,平均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地址块,并算出每个地址块中 IP 地址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解答:4000台计算机平均分布在 16 个不同的地点,每个地点有 250 台计算机。因此,主机号有8位就够了。这样,网络前缀可以选用24 位。16个不同地点需要有16个地址块。 每个地点分到一个/24 地址块就够用了。结果如下:
129.250.1/24,IP 地址范围: 129.250.1.0~129.250.1.255

129.250.2/24,IP 地址范围: 129.250.2.0~129.250.2.255

…………
129.250.16/24,IP 地址范围: 129.250.16.0~129.250.16.255

尽量不从0开始吧,0是网络地址,分给路由器的

4-22 有如下的 4 个/24 地址块,试进行最大可能的聚合

212.56.132.0/24
212.56.133.0/24
212.56.134.0/24
212.56.135.0/24

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找出这四个/24地址块的最长公共前缀。在这种情况下,前三个地址块的前缀是 "212.56.13"。
其次,我们确定最长公共前缀的长度是24位。
最后,在最长公共前缀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的网络前缀。

解答
对于给定的四个/24地址块:
首先,从这些地址块中找出最长公共前缀(Longest Common Prefix)。在这种情况下,前三个地址块的前缀是 "212.56.13"。
然后,确定最长公共前缀的长度,即24位。
最后,在最长公共前缀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的网络前缀。因此,最大可能的聚合是212.56.132.0/22。
注意,/22表示该地址块的网络前缀长度为22位,范围是212.56.132.0到212.56.135.255。
所以,对于给定的四个/24地址块,最大可能的聚合是212.56.132.0/22。

4-23 有两个 CIDR 地址块 208.128/11 和 208.130.28/22。是否有哪一个地址块包含了另一个的地址?如果有,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要求确定两个CIDR地址块是否相互包含,具体是208.128/11和208.130.28/22。首先,我们需要理解CIDR表示法和如何确定一个CIDR地址块是否包含另一个。然后,比较这两个地址块的范围子网掩码,以确定是否有一个包含另一个的情况。

解答
首先,让我们分析两个CIDR地址块的范围和子网掩码:
1.地址块1:208.128/11
IP地址范围:208.128.0.0 - 208.159.255.255
子网掩码:255.224.0.0(/11的CIDR表示)


2.地址块2:208.130.28/22
IP地址范围:208.130.28.0 - 208.130.31.255
子网掩码:255.255.252.0(/22的CIDR表示)
现在,我们来比较这两个地址块是否相互包含:
地址块2(208.130.28/22)的IP范围是208.130.28.0到208.130.31.255,这个范围完全包含在地址块1(208.128/11)的IP范围内(208.128.0.0到208.159.255.255)。
因此,地址块1(208.128/11)包含了地址块2(208.130.28/22)。这是因为地址块1的子网掩码更宽松,它覆盖了更广泛的IP地址范围,包括了地址块2的所有地址。

专有名词解释
[1]表示法
用于对模型进行表达的文字或图形符号体系。
[2]子网掩码
用以确定一个IP地址属于哪个子网的掩码。

4-26 

解答:50个主机的LAN1需要前缀/26(主机号6位,62个主机号,R1的接口占用一个号码),28个主机的 LAN3需要前缀/27(主机号 5位,30个主机号,R1的接口占用一个号码),10个主机的LAN2和LAN4各需要一个前缀/28(主机号4位,14个主机号,R1的接口占用一个号码)。LAN6~LAN8(加上路由器)各需要一个前缀/27(主机号5位,30个主机号,R3~R5的接口各占用一个号码)。3个WAN 各有两个端点,各需要一个前缀/30(主机号2位,2个主机号)。LAN5需要前缀/30(主机号2位,用2个号码分配给路由器 R1和R2的一个接口),考虑到以太网上可能还要再接几个主机,故留有余地,可分配一个前缀/29(主机号 3位,6个主机号)。

本题的解答有很多种,下面给出其中的一种答案:
LAN1: 192.77.33.0/26
LAN3: 192.77.33.64/27
LAN6: 192.77.33.96/27
LAN7: 192.77.33.128/27
LAN8: 192.77.33.160/27
LAN2: 192.77.33.192/28
LAN4: 192.77.33.208/28
LAN5:192.77.33.22/29(考虑到以太网上可能还要再接几个主机,故留有余地。)
WAN1: 192.77.33.232/30
WAN2: 192.77.33.236/30
WAN3: 192.77.33.240/30

LAN5为什么22开始?

答:此处利用上了64分配了50后,剩下24。不建议这么用,计算起来容易乱 

【本人答案,仅供参考】

4-27 以下地址中的哪一个和86.32/12匹配?请说明理由。
(1) 86.33.224.123; (2) 86.79.65.216; (3) 86.58.119.74;
(4) 86.68.206.154。

思路点拨:

这道题涉及以下知识点:
1. 网络地址:题目中的网络地址使用了IPv4格式,它是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的,通常以点分十进制表示法呈现,例如86.33.224.123。
2. 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表示法:CIDR表示法用于表示IP地址块的网络前缀和子网掩码长度。在题目中,86.32/12表示网络前缀为86.32,子网掩码长度为12位,即前12位为网络地址部分,后面的20位为主机地址部分。
3. 二进制转换:将IPv4地址转换为二进制形式,以便进行逐位比较。每个IPv4地址的四个八位组(即每个点分十进制[5]数字)可以转换为8位的二进制数。
4. 逐位比较:对于给定的IPv4地址和目标网络地址,我们需要逐位比较它们的二进制表示,以确定是否匹配。在本题中,我们只需要比较前12位是否完全相同。
综上所述,这道题主要考察对网络地址、CIDR表示法、二进制转换和逐位比较的理解和应用。


1. 将目标网络地址 86.32/12 转换为二进制形式:

   - 86.32 转换为二进制是 01010110.00100000

   - 子网掩码长度为 12,表示前12位是固定的网络地址,后面的20位是可变的主机地址。
2. 将每个给定地址转换为二进制形式并进行逐位比较:

   - 86.33.224.123 转换为二进制是 01010110.00100001.11100000.01111011

      比较前12位,与目标网络地址的前12位 01010110.00100000 完全匹配。
   - 86.79.65.216 转换为二进制是 01010110.01001111.01000001.11011000

      比较前12位,与目标网络地址的前12位 01010110.00100000 不匹配。
   - 86.58.119.74 转换为二进制是 01010110.00111010.01110111.01001010

      比较前12位,与目标网络地址的前12位 01010110.00100000 不匹配。
   - 86.68.206.154 转换为二进制是 01010110.01000100.11001110.10011010

      比较前12位,与目标网络地址的前12位 01010110.00100000 不匹配。
3. 根据逐位比较的结果,只有地址(1)86.33.224.123 的前12位与目标网络地址的前12位完全匹配,因此它是与 86.32/12 匹配的地址。

总结:第一个点后面的数字,大于47,小于32都是错的

专有名词解释
[1]二进制
以2为基数的计数系统。
[2]点分十进制表示
一种表示32bitIP地址的语法形式。4个8bit值用十进制书写,相互之间用点分隔。
[3]表示法
用于对模型进行表达的文字或图形符号体系。
[4]子网掩码
用以确定一个IP地址属于哪个子网的掩码。
[5]十进制
以10为基数的计数系统。

4-28 以下的地址前缀中的哪一个地址与 2.52.9.140 匹配?请说明理由。
(1)0/4; (2) 32/4; (3) 4/6; (4) 80/4。

解析
本题要求从给定的地址前缀中找出与给定IP地址(2.52.90.140)匹配的前缀,并解释理由。首先,需要解释什么是地址前缀,以及如何判断前缀与IP地址是否匹配。然后,将给定的IP地址进行二进制表示,然后与每个地址前缀进行相应位数的比较,找到匹配的前缀。最后,解释为什么该前缀与IP地址匹配。

解答
给定IP地址 2.52.90.140 的二进制表示为 00000010.00110100.01011010.10001100。
在地址前缀中,进行前缀长度匹配。分析选项:
(1) 0/4:前缀长度为4,二进制前4位为 0000,与IP地址前4位匹配。

(2) 32/4:前缀长度为4,二进制前4位为 0010,与IP地址前4位不匹配。

(3) 4/6:前缀长度为6,二进制前6位为 000000,与IP地址前6位不匹配。

(4) 80/4:前缀长度为4,二进制前4位为 1010,与IP地址前4位不匹配。

因此,与给定IP地址匹配的地址前缀是 32/4。这是因为前缀长度为4,在二进制下前4位与IP地址的前4位完全匹配。

4-29 下面的前缀中的哪一个和地址 152.7.77.159 及 152.31.47.252都匹配?请说明理由。
(1) 152.40/13;(2) 153.40/9; (3)152.64/12; (4) 152.0/11。

解析
以下是解答本题的思路点拨:
1. 理解IP地址和子网前缀表示法: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子网前缀用斜线后面跟着位数表示,表示网络前缀的长度。
2. 确定给定地址的网络部分:对于给定的地址,需要根据子网前缀的位数确定其网络部分。将地址转换为二进制形式,并按照子网前缀位数截取对应长度的网络部分。
3. 匹配判断:将给定的地址的网络部分与每个前缀的网络部分进行比较。如果网络部分完全匹配,则说明给定的地址与该前缀匹配。
4. 理解子网前缀范围:对于每个前缀,可以根据其位数计算出子网掩码。然后将给定的地址的网络部分与前缀的网络部分以及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运算,判断是否匹配。
5. 查找匹配的前缀:逐个检查每个前缀与给定的地址是否匹配。找到与给定地址匹配的前缀,并给出相应的理由。
通过以上思路点拨,你可以逐个比较给定的地址和每个前缀,找到与给定地址匹配的前缀并解答本题。
前缀152.64/12表示前12位(掩码为255.240.0.0)确定网络部分,而剩余的20位用于主机部分。
将地址152.7.77.159和152.31.47.252与该前缀进行逐位的按位与运算,得到网络部分为152.64,即网络前缀匹配。由于在该前缀中,地址的网络部分与给定地址的网络部分完全匹配,所以它们与该前缀匹配。
而其他前缀的掩码范围无法涵盖给定地址的网络部分,因此与给定地址不匹配。

答案:

综上,在给出的前缀中与地址152.7.77.159和152.31.47.252都匹配的前缀是:(3) 152.64/12

4-30 与下列掩码相对应的网络前缀各有多少位?
(1)192.0.0.0; (2) 240.0.0.0; (3) 255.224.0.0; (4) 255.255.255.252

解析
首先,了解网络前缀和掩码的概念。 其次,了解IP地址的二进制表示形式。 然后,将掩码转换为二进制形式,并计算其中连续的1的个数。 最后,根据连续的1的个数,确定网络前缀的位数。

解答
 (1) 192.0.0.0 的掩码为 192.0.0.0。 将掩码转换为二进制形式:11000000.0.0.0 连续的1的个数为 2,所以网络前缀有 2 位。

(2) 240.0.0.0 的掩码为 240.0.0.0。 将掩码转换为二进制形式:11110000.0.0.0 连续的1的个数为 4,所以网络前缀有 4 位。

(3) 255.224.0.0 的掩码为 255.224.0.0。 将掩码转换为二进制形式:11111111.11100000.0.0 连续的1的个数为 11,所以网络前缀有 11 位。

(4) 255.255.255.252 的掩码为 255.255.255.252。 将掩码转换为二进制形式: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 连续的1的个数为 30,所以网络前缀有 30 位。

综上所述,与给定掩码相对应的网络前缀的位数分别为: (1) 2 位 (2) 4 位 (3) 11 位 (4) 30 位

4-31 已知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是 140.120.84.24/20。试求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地址掩码是什么?地址块中共有多少个地址?相当于多少个 C 类地址?

答:140.120.84.24/20,它的地址掩码是255.255.240.0。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小地址是140.120.80.0,最大地址是140.120.95.255。地址块中共有4096个地址,相当于16个C类地址。
1. 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2]转换为二进制[3]形式:
   IP地址:140.120.84.24 -> 10001100 01111000 01010100 00011000
   子网掩码:/20 ->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255.255.240.0)
2. 计算网络地址: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运算:
   网络地址:10001100 01111000 01010000 00000000 -> 140.120.80.0
3. 计算广播地址:将网络地址的主机位(子网掩码中0所在的位)全部置为1:
   广播地址:10001100 01111000 01011111 11111111 -> 140.120.95.255
4. 计算可用IP数量:2^12 - 2(减去网络地址全为0和广播地址全为1)
5. 计算相当于多少个C类地址:4096/256 = 16(8位主机号,2^8)

4-32 已知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是 190.87.140.202/29。重新计算上题。

解析
这些问题要求对给定的IPv4地址块进行分析。首先,确定最小和最大地址,这涉及到地址块中的子网划分。然后,计算地址掩码,它决定了地址块的范围。通过地址掩码中主机位的数量,可以得出地址块中的可用地址数量。最后,通过将可用地址数量除以C类地址中的地址数量,可以了解这个地址块在IPv4地址空间[1]中相当于多少个C类地址。这些步骤需要对IP地址、子网划分和掩码等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解答
对于第二个地址块,190.87.140.202/29,它的地址掩码是255.255.255.248。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小地址是190.87.140.200,最大地址是190.87.140.207。地址块中共有8个地址,相当于0.03125个C类地址。
1. 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转换为二进制形式:
   IP地址:190.87.140.202 -> 10111110 01010111 10001100 11001010
   子网掩码:/29 ->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000 (255.255.255.248)
2.计算网络地址: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运算:
   网络地址:10111110 01010111 10001100 11001000 -> 190.87.140.200
3.计算广播地址:将网络地址的主机位(子网掩码中0所在的位)全部置为1:
   广播地址:10111110 01010111 10001100 11001111 ->190.87.140.207
4.计算可用IP数量:8-2(减去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6
5.计算相当于多少个C类址:8/256=0.03125

专有名词解释
[1]地址空间
由一些离散地址构成的空间。其中的每个地址对应一个物理或逻辑实体,例如网络主机、外围设备、...    
[2]子网掩码
用以确定一个IP地址属于哪个子网的掩码。

4-33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 136.23.12.64/26。现在需要进一步划分为 4 个一样大的子网。试问:
(1)每个子网的网络前缀有多长?
(2)每一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地址?
(3)每一个子网的地址块是什么?
(4)每一个子网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是什么?

答:
(1)每个子网前缀28位。
(2)每个子网的地址中有4 位留给主机用,因此共有 16个地址。
(3)四个子网的地址块以及每个子网分配给主机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是:
第一个地址块 136.23.12.64/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 136.23.12.65
最大地址: 136.23.12.78
第二个地址块 136.23.12.80/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 136.23.12.81
最大地址: 136.23.12.94
第三个地址块136.23.12.96/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 136.23.12.97
最大地址: 136.23.12.110
第四个地址块136.23.12.112/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 136.23.12.113
最大地址: 136.23.12.126

4-35 试简述RIP,OSPF和BGP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1.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 类型:距离矢量协议。

   - 距离指标:使用跳数作为其度量单位,最大为15跳。

   - 收敛时间:相对较长,因为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必须逐步学习整个网络的拓扑[3]。

   -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小型或简单的网络,由于其跳数限制,不适用于大型网络。

   - 版本:RIPv1(没有子网信息)和RIPv2(支持CIDR和子网信息)。

2.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 类型:链路状态协议。

   - 算法: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 区域性:支持区域划分,使得大型网络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可管理的区域。

   - 收敛时间:比RIP快,因为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只有受影响的区域会重新计算路由。

   -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型和复杂的企业网络。

   - 安全性:原生支持认证[4]。

3.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 类型:路径矢量协议。

   -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互联的自治系统[5](AS)间路由,是互联网的背骨协议。

   - 路径属性:BGP消息包含路径属性,其中一个是AS路径,这有助于防止路由循环。

   - 策略:具有高度的策略性和可配置性[6],允许对路由宣告和选择进行细粒度[7]的控制。

   - 稳定性:为了网络稳定性,BGP可能不总是选择最短路径。

总结:RIP是一个简单的内部网关协议[8],适用于小型网络;OSPF是一个复杂但高效的内部网关协议,适用于大型网络;而BGP是一个外部网关协议[9],用于连接整个互联网的不同部分。

4-37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距离向量算法”】

4-41 什么是 VPN? VPN 有什么特点和优缺点? VPN 有几种类别?

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基本概念,即它是如何在公共网络上创建一个专用网络的。接下来,我们要深入了解VPN的各种特点,例如安全性、成本效益、扩展性等。此外,考虑到任何技术都会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我们也应该探讨VPN的优缺点。最后,考虑到VPN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系列技术和协议的集合,我们需要讨论其不同的类别和应用场景。

解答
定义:VPN是一种在公共网络(如互联网)上创建专用网络连接的技术。通过使用加密和其他安全机制,VPN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内部网络。

  • 特点:

安全性:VPN使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远程访问:允许远程用户安全地访问公司的内部资源。

成本效益:使用公共网络节省了建设私有网络的成本。

扩展性:可以容易地扩展到更多的用户和地点。

  • 优点:

提供远程访问和站点到站点的连接。

比传统的专用线路更加成本效益。

提供了数据传输的加密和安全性。

  • 缺点:

速度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当使用高级加密时。

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配置和维护。

与某些ISP和网络设备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

  • 类别:

远程访问VPN:允许单个用户从远程位置连接到私有网络。

站点到站点VPN:连接两个位置的整个网络。

MPLS VPN:使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提供虚拟专用网络服务。

Intranet与Extranet VPN:Intranet VPN连接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而Extranet VPN连接公司与其合作伙伴或客户。

综上所述,VPN是一个允许在公共网络上创建专用网络连接的技术,具有安全、成本效益和可扩展的特点。但也存在速度和兼容性问题。VPN有远程访问、站点到站点、MPLS、Intranet和Extranet等多种类别。

专有名词解释
[1]远程访问
对非本地存储器设备的访问。包括非本地的高速缓存、主存、输入输出设备以及通过网络连接的其他计算机系统
[2]专用线路
用于某种特别目的的通信线路。通常是由一个企事业单位而不是一个电信运营商拥有使用权的通信线路。
[3]数据传输
数据通过技术设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或多个点的传送。
[4]虚拟专用网络
利用公共网络设施,将属于同一安全域的站点,通过隧道技术等手段,并采用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综合安全机制,构建安全独占、自治的虚拟网络

4-42 什么是 NAT? NAPT 有哪些特点? NAT 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解析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1])是一种常用的网络配置策略,用于将内网中私有IP地址转换为可路由的公有IP地址,或者反之。这个主题需要学生了解NAT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NAPT(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网络地址端口转换),是NAT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转换IP地址,还转换端口号,允许多个内网设备共享同一个公有IP地址。在讨论NAPT的特点时,可以着重其如何实现地址和端口的转换,以及这种转换是如何支持多个设备共享一个IP地址的。接着,要探讨NAT的优点和缺点,包括它如何帮助节省IP地址资源,提高网络安全性,但也可能带来地址转换的复杂性,以及可能影响某些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正常运行等方面的内容。

解答
NAT是网络地址转换的缩写,它允许一个网络中的设备通过另一个地址与外界通信。最常见的用途是在一个局域网[2]中,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有IP地址进行Internet访问。


NAPT是NAT的一种形式,除了转换IP地址外,它还能转换传输层[3]的端口号。这使得多个内网设备能够共享同一个公有IP地址,但使用不同的端口号进行通信,从而节省IP地址资源。

  • NAT的优点包括:

1.保护内网:因为内网地址不会直接暴露在Internet上,增加了安全性。

2.节省IP地址:多个设备可以共享一个公有IP地址。

3.灵活性:可以更灵活地管理内网的IP地址。

  • NAT的缺点包括:

1.地址转换可能导致性能下降。

2.有些应用可能与NAT不兼容,需要特殊配置。

3.NAT可能使得端到端网络的诊断和故障排除变得更加复杂。

专有名词解释
[1]网络地址转换
在专用网络的内部私有地址和外部公用地址之间进行转换的一种互联网技术。
[2]局域网
位于用户处所并分布在有限地理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
[3]传输层
特指承担物联网接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数据通信任务的核心承载网络。

第五章  运输层

5-23 主机A 向主机B 连续发送了两个 TCP 报文段,其序号分别是 70 和100。试问:
(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
(2)主机 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如果 B 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 180,试问 A 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 如果 A 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 B。B 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 A 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1)30个(70~99)

(2)“第一个报文段” 99+1=100

(3)179-100+1(加回100那个字节)=80字节

(4)70(第一段丢了,数据连不上了,需要重发)

5-38 设 TCP 的 ssthresh 的初始值为 8(单位为报文段)。当拥塞窗口上升到 12 时网络发生5-38了超时,TCP 使用慢开始和拥塞避免。试分别求出 RTT = 1到 RTT = 15 的各拥塞窗口大小。你能说明拥塞窗口每一次变化的原因吗?

正确答案:拥塞窗口大小分别为:1、2、4、8、9、10、11、12、1、2、4、6、7、8、9。当cwnd%ssthresh=8时,执行乘法增大算法,超过阈值时执行加法增大算法,发生拥塞时窗口值为12,故阈值减半变为6,开始乘法增大算法,当窗口值达到6时执行拥塞避免算法,窗口值增大(7,8,9)。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TCP的ssthresh初始值为8报文段,拥塞窗口上升到12时发生了超时,使用慢开始和拥塞避免算法。
第1轮次:慢开始阶段,拥塞窗口从1增加到2。

第2轮次:慢开始阶段,拥塞窗口从2增加到4。

第3轮次:慢开始阶段,拥塞窗口从4增加到8。

第4轮次:慢开始阶段,拥塞窗口从8增加到12。

(此时发生超时)

第5轮次:拥塞避免阶段,拥塞窗口从ssthresh(8)/2 = 4开始,线性增加1个报文段,增加到5。

第6轮次:拥塞避免阶段,拥塞窗口增加到6。

第7轮次:拥塞避免阶段,拥塞窗口增加到7。

第8轮次:拥塞避免阶段,拥塞窗口增加到8。

第9轮次:拥塞避免阶段,拥塞窗口增加到9。

第10轮次:拥塞避免阶段,拥塞窗口增加到10。

第11轮次:拥塞避免阶段,拥塞窗口增加到11。

第12轮次:拥塞避免阶段,拥塞窗口增加到12。

(此时发生超时)

第13轮次:拥塞避免阶段,拥塞窗口从ssthresh(8)/2 = 4开始,线性增加1个报文段,增加到5。

第14轮次:拥塞避免阶段,拥塞窗口增加到6。

第15轮次:拥塞避免阶段,拥塞窗口增加到7。

拥塞窗口每一次变化的原因如下:

慢开始阶段:每经过一个传输轮次,拥塞窗口大小会翻倍增加,直到发生超时。

拥塞避免阶段:每经过一个传输轮次,拥塞窗口大小会以线性方式增加,每次增加一个报文段的大小。

专有名词解释
[1]拥塞窗口
由TCP协议的发送方采用的一个拥塞控制措施的一部分。是发送方根据自己估计的网络状态而设置的窗口值,它控制刚建立连接时和有数据丢失时的吞吐量
[2]拥塞控制
节制沿着一条通路的分组流保持网络部件免于变得过量拥挤所采用的控制规程。
[3]计算机网络
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传递功能的系统。

5-39 

5-74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发送窗口的大小取决于流量控制还是
拥塞控制?

专有名词解释
[1]拥塞控制
节制沿着一条通路的分组流保持网络部件免于变得过量拥挤所采用的控制规程。
[2]拥塞窗口
由TCP协议的发送方采用的一个拥塞控制措施的一部分。是发送方根据自己估计的网络状态而设置的窗口值,它控制刚建立连接时和有数据丢失时的吞吐量
[3]控制流
在程序执行期间参与处理机分配并被调度与执行的基本单位。包括进程和线程。

第六章  应用层

6-10 假定要从已知的 URL 获得一个万维网文档。若该万维网服务器的IP 地址开始时并不知道。试问:除HTTP 外,还需要什么应用层协议和运输层协议?

解析
该问题涉及到通过URL获取万维网文档时的协议需求。除了HTTP协议以外,还需要DNS协议来解析URL中的主机名[3]为IP地址,从而定位服务器。随后,使用TCP协议在运输层上建立可靠的连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综合使用这些协议,客户端能够通过URL获取文档,实现从未知IP地址开始到获取网页内容的过程。

解答
除HTTP协议外,还需要DNS(Domain Name System)应用层协议和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运输层协议。


DNS(Domain Name System)应用层协议: DNS协议用于将URL中的主机名(如www.example)解析为IP地址,以便客户端能够定位到服务器。当客户端知道服务器的URL,但不知道其IP地址时,通过向DNS服务器查询主机名的IP地址,从而获得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运输层协议: HTTP协议在传输层[4]使用TCP来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5]。一旦通过DNS解析获得了服务器的IP地址,客户端将使用TCP连接到服务器的IP地址上的HTTP端口(通常是80端口)。TCP协议负责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可靠的连接,确保数据按正确的顺序到达,并处理丢失的数据包重传等问题。


综上所述,要从一个未知IP地址的URL获得万维网文档,除了HTTP协议外,还需要DNS应用层协议来解析主机名,以及TCP运输层协议来建立可靠的连接和传输数据。

专有名词解释
[1]万维网
又称“环球网”。在互联网内的一种分布式应用。它使用超文本技术提供发布和查阅以网页形式组织的文档的服务
[2]万维网服务器
为万维网用户提供文件或应用程序访问的服务器。
[3]主机名
在IP网络内标识一个主机的名字。
[4]传输层
特指承担物联网接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数据通信任务的核心承载网络。
[5]数据传输
数据通过技术设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或多个点的传送。

6-30 电子邮件系统使用 TCP 传送邮件。为什么有时我们会遇到邮件发送失败的情况?为什么有时对方会收不到我们发送的邮件?

解析
电子邮件系统出现发送失败或邮件未被接收的情况可能涉及多个因素。尽管TCP确保了数据传输[2]的可靠性,但邮件的发送和接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传输问题。电子邮件传输涉及到多个步骤和组件,包括邮件服务器、中继、邮件协议、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网络问题。

解答
电子邮件发送失败或未被接收的情况可以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服务器问题:

   - 发件人或收件人的邮件服务器可能遇到了故障或超负荷,导致邮件不能被发送或接收。

   - 如果邮件服务器磁盘空间已满,邮件也可能无法保存或传送。

2. 网络问题:

   - 尽管TCP确保了数据的可靠传输,但如果网络连接断开或邮件服务器不可达,邮件将无法发送。

   - 超时也可能导致发送失败。例如,如果邮件服务器长时间没有响应,邮件客户端可能会超时并报告失败。

3. 邮件协议问题:

   - 电子邮件系统通常使用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来发送邮件。SMTP会话中的任何错误或配置问题都可能导致发送失败。

4. 垃圾邮件和安全策略[3]:

   - 许多邮件服务器为了防止垃圾邮件和恶意软件[4],会使用过滤策略。如果邮件被误判为垃圾邮件,它可能会被放入垃圾邮件文件夹或完全被删除。

   - 如果邮件中包含可疑的附件或链接,一些邮件系统也可能拒绝接收或发送。

5. 邮箱配额问题:

   - 如果收件人的邮箱已满或超过了配额,邮件可能不会被接收,而是被退回或忽略。

6. 地址或配置错误:

   - 如果邮件地址有误(例如,拼写错误),邮件会被退回。

   - 服务器配置错误,例如错误的DNS记录,也可能导致邮件发送失败。

7. 延迟传送:

   - 在某些情况下,邮件可能被暂时挂起并稍后重试,这可能是由于网络拥塞或服务器问题。

总之,尽管TCP为邮件传输提供了一定的可靠性,但邮件系统中的其他因素,如服务器、网络、协议和策略,可能导致邮件发送失败或未被接收。

专有名词解释
[1]电子邮件
网络用户之间传递个体消息的一种通信服务。
[2]数据传输
数据通过技术设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或多个点的传送。
[3]安全策略
组织内部用于管理和保护资产安全的一套规则。
[4]恶意软件
影响或破坏系统机密性或安全性的软件。

第七章  网络安全

7-17 报文的机密性与完整性有何区别?什么是 MD5?

解析
题目要求解释报文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的区别,以及MD5的含义。保密性和完整性是信息安全中的两个关键概念,保密性强调信息的保密和防止未授权访问,而完整性强调信息的准确性和防止篡改。MD5是一种常用的哈希算法,用于加密和校验数据的完整性。由此,可以得出本题答案。

解答
报文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是信息安全中两个不同的概念。

保密性是指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的人或实体访问和理解,防止未经授权的人获取敏感信息。保密性的目标是防止信息泄露、窃听或未经授权的访问。

完整性是指确保信息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没有被篡改、修改或损坏。完整性的目标是保护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损坏。

MD5是一种常用的哈希算法,用于对数据进行加密和校验。MD5将输入的数据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运算,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哈希值。这个哈希值具有唯一性,即不同的输入数据会生成不同的哈希值。MD5算法广泛应用于数据完整性校验、数字签名和密码存储等领域。

参考资料:计算机网络 第8版        夸克浏览器

本文标签: 题型计算机网络习题勾选课上